这首《渡白沟》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对东北天高、海屿、太行山、霜雁、长江、鸿沟、三关等地名的描绘,展现了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的深刻对比。
首句“东北天高连海屿,太行蟠蟠如怒虎”以夸张的手法,将东北的广阔天空与连绵的海屿,以及巍峨的太行山比喻为愤怒的猛虎,形象地展示了北方的雄浑与壮美。
接着,“一声霜雁界河秋,感慨孤怀几千古”通过霜雁的鸣叫和秋天的界河,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孤独。
“只知南北限长江,谁割鸿沟来此处”两句,借长江与鸿沟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分界的思考,暗示了南北之间的隔阂与冲突。
“三关南下望风云,万里长风见高举”则描绘了诗人站在三关之下,眺望风云变幻,感受到万里长风中的豪情与壮志。
“莱公洒落近雄才,显德千年亦英主”赞扬了莱公的雄才大略,以及他作为英主的千年功绩。
“谋臣使臣强解事,枉著渠头污吾鼓”表达了对谋臣使臣的赞赏,同时也暗含对某些人的讽刺,认为他们虽能理解大事,却玷污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十年铁砚自庸奴,五载儿皇安足数”通过对比十年的勤奋与五载的荒废,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当时一失榆关路,便觉燕云非我土”表达了对失去边疆的痛惜,意识到国土的丧失如同失去了家园。
“更从晚唐望沙陀,自此横流穿一缕”回顾了晚唐时期的历史变迁,指出从那时起,国家的命运如同细线般脆弱。
“谁知江北杜鹃来,正见江东青鸟去”运用杜鹃与青鸟的典故,象征着南北之间的消息传递与情感交流。
“渔阳挝鼓鸣地中,鹧鸪飞满梁园树”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战后荒凉的景象。
“黄云白草西楼暮,木叶山头几风雨”通过黄昏时分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凉与哀伤的氛围。
“只应漠漠黄龙府,比似愁冈更愁苦”表达了对黄龙府的哀叹,认为那里比其他地方更加令人忧愁。
“天教遗垒说向人,冻雨顽云结凄楚”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命运的安排,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
“古称幽燕多义烈,呜咽泉声泻馀怒”引用古人对幽燕地区的评价,强调了那里的英雄气概与不屈精神。
“仰天大笑东风来,云放残阳指归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期待着春风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