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旱天云,不远如飞尘。
贤达失其所,沉飘同众人。
擢秀登王畿,出为良使宾。
名高满朝野,幼贱谁不闻。
一朝遇谗邪,流窜八九春。
诏书近迁移,组绶未及身。
冬井无寒冰,玉润难为焚。
虚怀日迢遥,荣辱常保纯。
我念出游时,勿吟康乐文。
愿言灵溪期,聊欲相依因。
悠悠旱天云,不远如飞尘。
贤达失其所,沉飘同众人。
擢秀登王畿,出为良使宾。
名高满朝野,幼贱谁不闻。
一朝遇谗邪,流窜八九春。
诏书近迁移,组绶未及身。
冬井无寒冰,玉润难为焚。
虚怀日迢遥,荣辱常保纯。
我念出游时,勿吟康乐文。
愿言灵溪期,聊欲相依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贤达之士遭遇不幸的感慨,以及对亲人遭受诽谤和流放的同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名誉、荣辱的深刻理解。
首句“悠悠旱天云,不远如飞尘”设定了一个干旱而遥远的意象,用以形容贤达之士被世人忽略,仿佛即将消散于无形。紧接着,“贤达失其所,沉飘同众人”进一步强调了贤者与凡人的境遇并无二致,都在世间漂泊,无从立足。
“擢秀登王畿,出为良使宾”则是对贤者的赞誉,他们如同被选拔出来的秀才,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然而,“名高满朝野,幼贱谁不闻”一句转折,表明即便是声名显赫之人,其初次出世时也是默默无闻。
“一朝遇谗邪,流窜八九春”表现了即使是贤者,也可能因为遭受诽谤而被流放,历经多个春秋。紧接着,“诏书近迁移,组绶未及身”则写出了诗人对亲人的关切,即便有诏书赦免,但亲人尚未能脱离囹禁。
“冬井无寒冰,玉润难为焚”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通过不被冻结的水和不易燃烧的美玉,来形容诗人坚贞不屈的情操。紧接着,“虚怀日迢遥,荣辱常保纯”则表达了诗人的宽广胸襟,对于荣辱的看待始终保持纯净。
最后两句“我念出游时,勿吟康乐文。愿言灵溪期,聊欲相依因”则是诗人对亲人的一种寄托,希望能够重逢,并在自然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和安慰。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坚定的道德观念。
故国有乔木,独孤去思处。
陈祠后庭旷,落落肆蟠踞。
轮囷平地起,婆娑半天去。
亭亭若为高,滴翠重于雾。
冰雪不知凛,春秋不知数。
云仍今几何,梁栋亦云娄。
攀可梯天云,涉可航海具。
玄鹤问耆寿,老凤停孤翥。
前年雷破山,裂木如折箸。
俯观数州地,屹立障澜柱。
虽云不附丽,亦岂无佽助。
百围振虚籁,言嗟漆园误。
溜雨四十围,诗史诞弥著。
锵然古柏行,谁领末后句。
一亩蔽苍苔,回顾空蕃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