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雪片渔蓑句,空对梅花铁石肠。
穷巷萧条人独卧,暮云零落雁分行。
未成雪片渔蓑句,空对梅花铁石肠。
穷巷萧条人独卧,暮云零落雁分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寂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未成雪片渔蓑句”,诗人似乎在尝试着捕捉冬日里雪景与渔人蓑衣相映成趣的瞬间,却未能完全捕捉到那份意境,流露出一种遗憾与追求完美的态度。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探索精神。
“空对梅花铁石肠”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面对梅花绽放的美丽,诗人的心境却如同铁石般坚韧,似乎在暗示着即使面对如此清雅的自然之物,内心的情感依旧难以抒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里的“铁石肠”既是对梅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难以言表的象征。
接下来,“穷巷萧条人独卧”,将画面拉近,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位人在荒凉的小巷中独自躺卧。这一句直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寂寞。小巷的萧条与人的孤独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最后一句“暮云零落雁分行”,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黄昏时分,云层稀疏,大雁成行南飞,画面富有动态美。雁阵的南迁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迁徙,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这一句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与前文的孤独与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孤独、追求、感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既有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思考的艺术画卷。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