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峰高荆水深,草堂风物静萧森。
层轩不碍浮云色,曲径遥通野岸浔。
自引溪泉教作涧,旋移邻竹看成林。
怜花肯信儿童折,爱树时防鹿豕侵。
身在尽馀容膝地,囊空频散买书金。
门无俗客城中驾,坐有清风石上琴。
仰止高山谁独步,跫然空谷有馀音。
卦探羲氏阴阳画,诗和尧夫首尾吟。
台省正逢推毂日,江湖空忆挂帆心。
王郎旧业今何有,十载庭槐满地阴。
阳羡峰高荆水深,草堂风物静萧森。
层轩不碍浮云色,曲径遥通野岸浔。
自引溪泉教作涧,旋移邻竹看成林。
怜花肯信儿童折,爱树时防鹿豕侵。
身在尽馀容膝地,囊空频散买书金。
门无俗客城中驾,坐有清风石上琴。
仰止高山谁独步,跫然空谷有馀音。
卦探羲氏阴阳画,诗和尧夫首尾吟。
台省正逢推毂日,江湖空忆挂帆心。
王郎旧业今何有,十载庭槐满地阴。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居于山水之间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联“阳羡峰高荆水深,草堂风物静萧森”以阳羡山的高峻与荆江水的深邃起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草堂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生机并存。颔联“层轩不碍浮云色,曲径遥通野岸浔”进一步展现草堂的布局与自然的和谐,层叠的楼阁与流动的云彩相映成趣,弯曲的小路通向远方的河岸,透露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颈联“自引溪泉教作涧,旋移邻竹看成林”则展现了主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利用,溪流被巧妙地引导形成山涧,邻近的竹子也被精心移植,逐渐成为一片竹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尾联“怜花肯信儿童折,爱树时防鹿豕侵”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呵护,表现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
接下来,“身在尽馀容膝地,囊空频散买书金”描绘了主人虽身处简陋之地,却心怀广阔,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他不吝金钱购买书籍,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接着,“门无俗客城中驾,坐有清风石上琴”则展示了主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只有清风与石上的琴声相伴,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内心的宁静。
“仰止高山谁独步,跫然空谷有馀音”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空旷的山谷中,也能听到心灵深处的回响。最后,“卦探羲氏阴阳画,诗和尧夫首尾吟”表明了主人对古代智慧的探索与传承,通过解读八卦图中的阴阳变化,以及与友人的诗歌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知识、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