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谐素心,幽居托林樾。
日暮澹无营,超然孤兴发。
时携绿绮琴,坐待青天月。
山水谐素心,幽居托林樾。
日暮澹无营,超然孤兴发。
时携绿绮琴,坐待青天月。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山水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山水谐素心”,点明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山水之美与他纯净的心灵相呼应。接着“幽居托林樾”一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居之所的静谧与自然之中的安逸生活。
“日暮澹无营”,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闲适自在,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忧虑,心境平和。而“超然孤兴发”,则表达了诗人超越凡尘,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的独特情感。
“时携绿绮琴,坐待青天月”,最后两句以具体的行动——携琴赏月,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方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道释儒门,三教归一,算来平等肩齐。
道分天地,万化总归基。
佛在灵山证果,六年后、雪岭修持。
儒家教,温良恭俭,万代帝王师。
道传秘诀,佛流方便,忍辱慈悲。
大成至圣,岂辩高低。
都是后学晚辈,分人我、说是谈非。
休争气,三尊一体,瞻仰共皈依。
夏雨下如绳,虚廊减郁蒸。
溅琴移榻避,添砚就檐承。
暗喜同田父,闲听共野僧。
苦吟题壁上,欲改更慵能。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
沙岛外,渔樵而已,别无闲客。
醉后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
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身未老,头先白。
人不见,山空碧。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
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
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