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非雪鬓鲜,尚将疏褊谪尘缘。
近来万境心如洗,笑改斜川作浣川。
五十知非雪鬓鲜,尚将疏褊谪尘缘。
近来万境心如洗,笑改斜川作浣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栩所作的《题浣川(其一)》。首句“五十知非雪鬓鲜”描绘了诗人年届五十,虽然头发已经斑白,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清醒和新鲜感。"雪鬓"形象地刻画了岁月的痕迹,而"鲜"字则反衬出诗人的精神风貌并未因年龄增长而衰退。
次句“尚将疏褊谪尘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选择超脱世俗的束缚,尽管生活有所局限,但仍坚守自我,视人生为一场被贬谪的尘世缘分。"疏褊"形容心境开阔,不拘小节,"谪尘缘"则寓含着淡泊名利的哲理。
第三句“近来万境心如洗”进一步展现诗人的心境变化,他近期仿佛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洗涤,一切烦恼和杂念都已清除,达到了一种澄明的状态。
最后一句“笑改斜川作浣川”,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重新定义,将原本带有忧郁之意的“斜川”(源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改为“浣川”,寓意洗涤心灵,回归自然,享受简朴宁静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心境的转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的人生态度。
心依真智,理逐心行。理智无碍,心亦无生。
迷即有我,悟即无情。通达大智,诸法不成。
五神无主,六国安宁。七死弗受,八镜圆明。
随宜善化,总合佛经。过即已过,更莫再寻。
现在不住,念念勿侵。未来未至,亦莫预斟。
既无三世,心同佛心。依空默用,即是行深。
无有少法,触目平任。无戒可持,无垢可净。
洞达虚心,法无寿命。若能如是,圆通究竟。
片玉来誇楚,治中作主人。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
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