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阶堕渺茫,多少曹与马。
底事住青山,近代无让者。
土阶堕渺茫,多少曹与马。
底事住青山,近代无让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景象,诗人杨奂在游历嵩山时,感叹于山中土阶的荒芜和历史的沧桑。"土阶堕渺茫"形象地写出台阶的破败和周围环境的迷茫,暗示了岁月的侵蚀和人事的变迁。接下来,诗人提及"曹与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曹操和马超,借以表达对往昔英雄的追忆,同时也暗含世事如梦的感慨。
"底事住青山,近代无让者",诗人进一步思考,为何只有青山依旧屹立,而那些曾经显赫的人物已经无处寻觅?"底事"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解和深思,"近代无让者"则流露出对当代缺乏杰出人物的遗憾。整体而言,这首诗寓言性强,借景抒怀,体现了金末元初时期文人对历史兴衰和个体命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