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脩竹护柴门,城市栖迟似远村。
但得三千珠履客,不妨十日醉平原。
一林脩竹护柴门,城市栖迟似远村。
但得三千珠履客,不妨十日醉平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隐逸的画面:一排修长的竹林围绕着简朴的柴门,仿佛将喧嚣的城市与远处的乡村隔离开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只有稀疏的宾客来访,只要能有三天的欢聚时光,沉醉在平原的酒香中,他便心满意足。诗人佘翔以明代理性的笔触,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展现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风飘飘,绶若若,游子东归乐复乐。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
我今不去胡为哉。
世上何人年百岁,天厚吾人岂无意。
从今百岁又几何,来日苦少去日多。
假令就有黄金百,已去光阴谁买得。
百岁千金买不回,一日三公换应直。
白玉为浆麟作脯,子拜父前父拜祖。
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