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往偶相聚,下帘人事稀。
感秋那听雨,闻杵屡催衣。
得丧多士梦,行藏群雁飞。
黄花期野老,须插满头归。
遽往偶相聚,下帘人事稀。
感秋那听雨,闻杵屡催衣。
得丧多士梦,行藏群雁飞。
黄花期野老,须插满头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和李学士试院感秋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偶然相聚的情景,以及对秋天的感慨。通过“遽往偶相聚,下帘人事稀”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简静的环境中相会的场景,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他们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接着,“感秋那听雨,闻杵屡催衣”两句,诗人借听雨和闻杵声来表达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雨声和捣衣声在秋天显得格外悠长,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得丧多士梦,行藏群雁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士梦中的得失、行藏间的变化,以及群雁的飞翔,都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追求。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黄花期野老,须插满头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黄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丰收,野老则是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形象。诗人希望在收获季节,能够像野老一样,满头插花,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风采。
万木塞㟏岈,环岩抱秋静。
澄泓中一池,导源仰幽夐。
压顶累穹石,侧足折微径。
略可半亩平,深隐小潭莹。
酌口识清甘,烦虑豁开醒。
僧窗启绝壁,远纳湖光净。
腼彼支远智,属此鱼鸟性。
谁与送归途,松风澹遥听。
凤嘴愁凝,蝶衣凉褪,更无花影当门。
妆罢薰香,消磨燕昼鹃昏。
一丝帘额嫠蟾影,背东风、偷梦梨云。
镇无聊、未枕先眠,未酒先醺。
城南咫尺香车路,问俊游旧迹,如梦如魂。
小立回廊,烟鬟难认何人。
闹红消息懵腾过,剩垂杨、绿暗连村。
是东皇、预借秋心,酝酿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