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
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
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
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
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
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所作,题为《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诗中,诗人以青衣道人罗尚的观点为引,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看法。他认同罗尚认为自己应当退而不进,暗示了对仕途或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提到不愿像苏子那样追求虚名,也不愿如韩公般忙碌于清除恶事,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中“懒访星官与历翁”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繁琐官场事务的厌倦,而“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则表达了对名誉和责任的反思,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表面的名声,而在内心的修养。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表达了在世事清平之时,选择退隐的人并不多,而诗人自认为命薄,更适合过一种悠闲的生活,这体现了他的超脱和自知之明。
最后,“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淡泊名利、顺应天命的选择,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理解的独特见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与青衣道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面对命运转折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孤塔巍然矗半空,登临一览尽西东。
绵飞芦白寒难禦,锦染枫丹日尚烘。
天暮云生将酿雪,江深潮退不因风。
离乡千里身偏健,可奈匆匆岁又终。
游山已倦夕阳斜,唤渡□须兴尚赊。
一叶扁舟聊拍桨,三间矮屋试烹茶。
欲酬茗价囊如洗,归认沙堤路不差。
犹忆故乡风景好,五峰相对是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