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泰安道中二首·其二》
《泰安道中二首·其二》全文
清 / 陈熙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陶公归去更凄凉,松菊虽存径已荒。

袖底有云皆泰岱,眼中无事不沧桑。

燕巢历历惊危幕,驴背匆匆又夕阳。

且向江头吟白柰,遥凭六代溯兴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泰安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联“陶公归去更凄凉,松菊虽存径已荒。”以陶渊明的典故起笔,暗喻历史人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同时通过“松菊虽存径已荒”描绘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自然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

颔联“袖底有云皆泰岱,眼中无事不沧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诗人仿佛在袖底触摸到了泰山的云雾,这既是实写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深远。同时,“眼中无事不沧桑”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颈联“燕巢历历惊危幕,驴背匆匆又夕阳。”通过燕子在危幕下的巢穴和诗人骑驴匆匆赶路的情景,展现了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短暂。燕子的巢穴历历在目,却在危幕下显得格外脆弱,而诗人的行程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匆忙而略带忧伤。

尾联“且向江头吟白柰,遥凭六代溯兴亡。”诗人选择在江边吟诵白柰(可能指白梅花),以寄托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通过“遥凭六代溯兴亡”,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历史,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追忆与反思,同时也暗示了对当下和未来的某种期待或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熙治
朝代:清

字子服,一字翔翰。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协办侍读。著有燕侨斋偶存稿。邑志传文苑。
猜你喜欢

晚酌吴太史新第用送吴中孚韵

晚凉乘月到新居,庭院无尘意有馀。

不信故人千里隔,可教今夜一尊虚。

清风六月仍留卷,淫雨三秋未报书。

水接长空山满地,天涯有客独知予。

(0)

费母寿歌

鹅湖山前江水长,梅花欲开春酒香。

满堂宾客拜寿母,眼中孙子森成行。

黑头从子魁且相,一月三书问无恙。

参翁他日曾相勤,吕梁碑在新亭上。

古之世族今费宗,文章科第声隆崇。

愿母百岁主内政,再振河东柳氏风。

(0)

山中偶成·其一

古寺名泉畔,钟鸣客到初。

溪山春日昼,花柳老人舆。

远眺招无鹤,閒居食有鱼。

卧云呼不起,苔隐石床书。

(0)

寄题理梦斋

理梦复理梦,梦如江水长。

达生迷化蝶,玩世托炊粱。

忽起汤齑口,仍留冰炭肠。

醉醒都两字,毕竟不如忘。

(0)

发文正公吊书后有作·其二

平生一瓣香,今日托人将。

鸿雁南来少,风尘北望长。

回天曾有笔,济海竟无航。

留得遗文在,星辰夜夜光。

(0)

希夷峡·其二

曾挈东皋到酒泉,而今醉国也骖然。

睡乡若有閒图籍,欲向先生受一廛。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