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
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
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
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
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
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
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萧瑟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凄凉情怀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这几句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苍凉景象,龙腰、鸾爪都是古代乐器,诗人借此暗示了一种被抑制的情感和环境的紧闭。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 梅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隐喻着孤独与凄清,怨恨之情随着时间流逝,一年又一年地积累,直至溢于言表。
"千嶂碧,一声清。杜人间、儿女箫笙。" 这里的“千嶂碧”描绘了连绵不绝的山峦,而“一声清”则是对远处笛声的描写,给人以空灵脱俗之感。接下来的“杜人间、儿女箫笙”,通过对乐器声音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世的情怀。
"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当时低度西邻。" 这里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借着琵琶和箫笙的声音,表达了与周围环境共同的凄凉,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 这几句写出了日落时分的寂寥景象,以及诗人对于年华老去、不忍再听旧日欢乐之声的哀愁。
"纤手静,七星明。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结尾部分以“纤手静”、“七星明”的景象,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而“有新声”则是对音乐的期待与渴望,但随即转为“应更魂惊”,显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悲哀。最后,“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徒留痕迹于心中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和乐器声音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过去美好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