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人愧无术,摄已徒婴患。
假息赞公舍,披味医王观。
逃虚行灭迹,执热坐挥汗。
空桑岂常庐,聊得慰怀安。
美酒非上药,亦足寄情欢。
鹫峰敛夕霄,莺湖回清澜。
心将碧云合,目随弦月殚。
所期殊未至,还寝独长叹。
理人愧无术,摄已徒婴患。
假息赞公舍,披味医王观。
逃虚行灭迹,执热坐挥汗。
空桑岂常庐,聊得慰怀安。
美酒非上药,亦足寄情欢。
鹫峰敛夕霄,莺湖回清澜。
心将碧云合,目随弦月殚。
所期殊未至,还寝独长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养疴江寺招长公不至》。诗中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内心充满忧虑与无奈,渴望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诗人在江边寺庙中寻找暂时的安宁,尝试通过饮酒、欣赏自然美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然而,尽管外界环境优美,诗人的心境却难以平复,对长公的期待始终未能实现,最终只能独自返回寝处,发出长长的叹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如“理人愧无术”、“摄已徒婴患”表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无助与焦虑;“假息赞公舍,披味医王观”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公的期待与希望;“空桑岂常庐,聊得慰怀安”则体现了诗人对暂时安宁的渴望;“美酒非上药,亦足寄情欢”则以酒为媒介,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欢乐;“鹫峰敛夕霄,莺湖回清澜”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试图以此转移注意力;“心将碧云合,目随弦月殚”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所期殊未至,还寝独长叹”表达了诗人愿望未达成后的失望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短暂慰藉与最终的无奈与叹息。
若见孤云与老开,款从囚口录将来。
须知北涧无涓滴,但道亲曾探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