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工部挽歌三首·其二》
《李工部挽歌三首·其二》全文
唐 / 张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

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0)
注释
宅兆:墓地。
西陵:古代的陵墓区。
雅志:高尚的志向。
从:跟随,表示逝去。
城:城市。
丹阙:红色的宫阙,代指皇宫。
近:靠近。
重:厚重,形容云层密布。
会葬:参加葬礼。
元伯:古人名,这里泛指尊贵的人。
识:辨认,识别。
蔡邕:东汉学者,文学家。
无由:没有机会,无法。
神理:神明的道理,引申为生死哲理。
青松:常绿树,象征坚韧和永恒。
翻译
墓地建在西陵之上,一生高雅的志向随风而逝。
城市紧邻朱红色宫阙,远眺山峦白云缭绕。
参加葬礼悼念元伯,凝视石碑忆起蔡邕。
无法亲身领悟神明之道,只能对着青松洒泪告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表达怀古情感的诗篇。首句“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中的“宅兆”指的是住宅或墓地,“西陵”可能是特定地区的名称,或泛指西边的陵墓。这两字设定了整个诗歌的空间背景,是在一处高处或墓地之上。同时,“平生雅志从”表明诗人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高洁、宁静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暗示了诗人的性格和理想。

接下来的“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则是对景色的描绘。“城临丹阙近”可能指的是某个城市紧邻着宫殿或重要建筑物,“山望白云重”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远方山色与浮动的白云的观察,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中的“会葬”意味着共同埋葬或追念,“知元伯”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而“看碑识蔡邕”则是在说诗人在看到古代碑文时,认识到历史上的人物,如蔡邕,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的尊重和怀旧之情。

最后,“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中“无由接神理”可能意味着无法理解或连接高深的道理,而“挥涕向青松”则是在说诗人因为感慨而潸然泪下,并将这种情感投射到眼前的青松之上。这里青松不仅是景物,也象征了长存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以及对过去的敬重之情。

作者介绍

张说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摊破木兰花/木兰花·其二

芳草裙腰一尺围。粉郎香润,清洒蔷薇。

为嫌风日下楼稀。杨柳青阴,深闭朱扉。

枉是尊前调玉徽。彩鸾何事逐鸡飞。

楚台赋客莫相违。留住行云,好待郎归。

(0)

诉衷情令三首·其二偶相逢

彩山涌起翠楼空。箫鼓沸春风。

桂娥唤回清昼,夹路宝芙蓉。长步障,小纱笼。

偶相逢。艳妆宜笑,隐语传情,半醉醒中。

(0)

宴齐云/南歌子

境跨三千里,楼侵尺五天。碧鸳鸯瓦昼生烟。

未信西山台观、压当年。野色分禾黍,秋声入管弦。

闲挥谈麈襞吟笺。三十万家风月、共流连。

(0)

舣舟秦淮雨中寄侍其服之

篷卑每碍帻,仓狭才容席。

悽酸拥膝吟,奈此风雨夕。

欣闻钟漏旦,怀彼南城客。

欲往从之游,塞涂没吾屐。

方君慕栖遁,顾己淹行役。

后夜岁云除,畸辰良足惜。

何当斥氛闭,新旸被东陌。

壶觞殿两骖,聊取一日适。

(0)

三鸟咏.子规行

长江靡迤山坡陀,旅竹荒松蒙茑萝。

蚕初眠起风日暖,梅弄黄时烟雨多。

山间有径行逶迤,倦客据鞍生睡魔,奈尔思归啼鸟何。

子规鸟,不如归去好。

谁家西北最高楼,几为王孙怨芳草。

子规怜尔解归飞,我独何心长不归。

十年迹绝苏门道,梦里旧游知是非。

一官窃食官仓米,十口之家饱而已。

金印锦衣耀闾里,少年此心今老矣,问舍求田从此始。

(0)

寄李赵二友生

东风掠地百草青,颠毛馀几今星星。

长年婴疾断还往,无处避愁徒醉醒。

联马寻芳狭斜道,衔舟待月沧浪亭。

遥输此兴二公子,涨海未应沈一萍。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