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

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袅蹄。

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zhāngshīzhèngsuǒchénshā
sòng / shì

jiāngjūnjiézhànmánqièyǒushūzhēnshèngxiàng

mànshuōchuángfēnjiàncéngjīndǐngshídāoguī

jìnwénměngshìshōudānxuézhùjūnwángzhùniǎo

duōshǎokōngyánrénjiànsuíchūhóng

注释
蛮溪:指偏远或蛮荒的河流。
殊珍:极其珍贵的物品。
象犀:象牙和犀牛角,古代视为贵重材料。
玉床:形容珍贵的收藏处。
金鼎:古代用于烹煮和祭祀的大型铜器,象征尊贵。
刀圭:古代长度单位,比喻极微小的差距或珍贵的宝物。
丹穴:炼丹的矿洞,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袅蹄:形容兵器锐利如袅袅的马蹄。
空岩:荒凉无人的岩石。
翻译
将军年轻时就在蛮溪征战,他的箱子里藏着稀世珍宝,超过象牙犀角。
别提那些珍贵的箭头被收藏在玉床上,又有谁能真正理解金鼎的价值,那是用来衡量宝剑的锋利程度。
最近听说勇猛之士找到了炼丹的洞穴,想要帮助君王铸造出更锋利的兵器。
有多少隐秘的山岩中无人知晓,只有初升的太阳映照下,它们展现出彩虹般的绚丽光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以及对珍贵物品的拥有。"战蛮溪"显示了将军在边疆作战的情景,而"箧有殊珍胜象犀"则表明他所获得的战利品中包含了稀有的宝物,如同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此处对比强烈,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映照出将军的英雄气概。

接着的两句"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则是对过往战事的回忆和反思。将军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较量,但即便是在华丽的环境中,他也从未真正领略过平静生活中的美好。

然而,随后的两句"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袅蹄"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使命感。诗人提及有人在寻找传说中的丹穴,以期获得力量去辅佐国君。这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

最后两句"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则带有一种超脱和回归自然的情怀。诗中所谓"空岩人"可能是指隐士或道人,他们选择远离尘世,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自随初日吐虹蜺"则是一幅神仙羽化升天的画面,象征着超脱凡俗、回归自然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将军的英勇与隐士的超脱,勾勒出一幅充满对比和深意的历史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英雄主义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其一

龟山独出压淮流,宝塔仍居最上头。

银笔书空天作纸,玉龙拔地海成湫。

向来一厄遭群犬,挽以六丁兼万牛。

逆血腥膻化为碧,空馀风雨鬼啾啾。

(0)

题刘寺僧房

曾醉山间金叵罗,山应识我我怀它。

顿添花竹明松桧,依旧菰蒲暗芰荷。

试问锦屏无恙否,向来梅树已无多。

未须看遍新亭榭,胜日重来一一过。

(0)

谢潭帅余处恭左相遣骑惠书送酒三首·其三

相思命驾竟成休,投老寒盟岂自由。

雪后风涛难访戴,山间生死总依刘。

烦公赤手回青昊,容我清溪弄白鸥。

稚子尚堪驱使在,门阑桃李未应秋。

(0)

朝饭罢登净远亭

近水孤亭迥,萦城一径斜。

霜林乌鹊国,冰岸鹭鸶家。

殊觉冬曦暖,还拈小扇遮。

传呼惠山水,来瀹建溪茶。

(0)

寄谢蜀帅袁起岩尚书阁学寄赠药物二首·其二

抛官归隐七经年,睡杀山云笑杀天。

剩雨残风黄帽底,颠诗中酒白鸥前。

少年行路今已矣,厚禄故人书寂然。

只有锦城袁阁学,寄诗赠药意悁悁。

(0)

宿龙回

大熟虚成喜,微生亦可嗟。

禾头已生耳,雨脚尚如麻。

顷者官收米,精于玉绝瑕。

四山云又合,奈尔老农家。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