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越王台,隐隐南山路。
南山风雨多,青桂生幽蠹。
北雁书不传,青鸟归何处。
愿把相思心,种作相思树。
高高越王台,隐隐南山路。
南山风雨多,青桂生幽蠹。
北雁书不传,青鸟归何处。
愿把相思心,种作相思树。
这首诗以高耸的越王台和隐约的南山路开篇,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南山风雨交加、青桂生长在幽暗中,暗示着自然界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北雁的书信无法传递,青鸟的归宿也成了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最后,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寄托于一棵相思树上,寓意着情感的永恒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
违世甘濩落,抚已徒忧勤。
既通金闺籍,方思策奇勋。
胡为竟杀融,复与沮溺群。
念往每惩咎,纵学求多闻。
朝饮西涧水,暮宿东山云。
境静息疲薾,心清遗垢氛。
森然富藻思,载道非空文。
尚赖特立操,千载扬清芬。
山河阻且长,倏忽梦京师。
非关仕途念,良由亲友思。
嵯峨黄金殿,晃朗白玉墀。
武卫俨森列,文班盛逶迤。
凤吹逐天风,飘飘彩云飞。
故人喜相遇,瞻望同此时。
欢笑若平昔,谁言有暌离。
觉来山欲夜,念之情转悲。
庭空霜月冷,修竹吹凉飔。
感此寒暑变,嗟彼音问稀。
岁晚守穷巷,中心君讵知。
桃花烂烂铺春色,绿柳江头总堪折。
回看庭下青筼筜,谁与穷年伴霜雪。
万竿直拂青云端,翛翛凤尾凌轻寒。
六月五月不知暑,来此枕簟宜盘桓。
忽然梦到湘江上,湘妃掩袂啼相向。
东游晋室访清谈,嵇康盥栉留轮两。
自觉红尘不入我帘栊,茅草不入我心胸。
一尊常啸清风中,惟有此君臭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