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烂烂铺春色,绿柳江头总堪折。
回看庭下青筼筜,谁与穷年伴霜雪。
万竿直拂青云端,翛翛凤尾凌轻寒。
六月五月不知暑,来此枕簟宜盘桓。
忽然梦到湘江上,湘妃掩袂啼相向。
东游晋室访清谈,嵇康盥栉留轮两。
自觉红尘不入我帘栊,茅草不入我心胸。
一尊常啸清风中,惟有此君臭味同。
桃花烂烂铺春色,绿柳江头总堪折。
回看庭下青筼筜,谁与穷年伴霜雪。
万竿直拂青云端,翛翛凤尾凌轻寒。
六月五月不知暑,来此枕簟宜盘桓。
忽然梦到湘江上,湘妃掩袂啼相向。
东游晋室访清谈,嵇康盥栉留轮两。
自觉红尘不入我帘栊,茅草不入我心胸。
一尊常啸清风中,惟有此君臭味同。
这首《竹轩歌》由明代诗人徐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竹林中的静谧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开篇“桃花烂烂铺春色,绿柳江头总堪折”,以桃花烂漫、绿柳依依的春日景象起笔,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接着“回看庭下青筼筜,谁与穷年伴霜雪”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庭院内的青竹,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四季常青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在艰难岁月中有人相伴的心愿。
“万竿直拂青云端,翛翛凤尾凌轻寒”描绘了竹林高耸入云、挺拔直立的壮观景象,以及竹叶随风轻轻摇曳的动态美。接下来“六月五月不知暑,来此枕簟宜盘桓”则进一步强调了竹林的凉爽宜人,适合避暑休憩,体现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与向往。
“忽然梦到湘江上,湘妃掩袂啼相向”一句,诗人借用湘妃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在竹林中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到了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随后“东游晋室访清谈,嵇康盥栉留轮两”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最后,“自觉红尘不入我帘栊,茅草不入我心胸。一尊常啸清风中,惟有此君臭味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竹子这一“君子”的深深认同,认为竹子的高洁品质与自己的心灵相通,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竹轩歌》不仅是一首赞美竹林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情表达。
春江上。见鸂鶒、濛濛飞碧浪。
草间珠露犹垂,岸左红兰才长。
东风斜日,小玉门前缆乌榜。
正离人、好梦初醒,双拥红篝凝想。
因念十载漂零,长则在、水驿烟程来往。
手把金尊和泪说,枉说是、画眉张敞。
如今便、花开花谢,祇凭得、红襟梁上讲。
送朗行、独凭小楼,橹声水面摇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