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尽衣尘喜不胜,村居终日醉腾腾。
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
幽径有风偏爱竹,虚堂无暑不憎蝇。
悠然又见江天晚,隔浦人家已上灯。
扫尽衣尘喜不胜,村居终日醉腾腾。
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
幽径有风偏爱竹,虚堂无暑不憎蝇。
悠然又见江天晚,隔浦人家已上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遣兴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归隐乡村后的闲适生活。首句“扫尽衣尘喜不胜”,表达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后的喜悦心情,扫去衣上的尘埃,仿佛也扫去了心中的忧虑。接下来的“村居终日醉腾腾”写诗人整日沉醉于乡村生活,无忧无虑。
诗人与村民亲切交往,“闲投邻父祈神社”,表现出对乡村风俗的热爱和参与;“戏入群儿斗草朋”则勾勒出与孩子们嬉戏的欢乐场景,充满童趣。诗人对环境的喜好也跃然纸上,“幽径有风偏爱竹”,竹子象征着高洁,他独爱竹林中的清风;“虚堂无暑不憎蝇”,即使在炎热的夏日,空旷的堂屋也因无暑而让人心生喜爱,连讨厌的苍蝇都变得可以忍受。
最后两句“悠然又见江天晚,隔浦人家已上灯”,以景结情,傍晚时分,诗人悠然欣赏江天之景,远处村庄的灯火点点,更显宁静与温馨。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归隐后闲适、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