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玉洁,为君之裳。被君之体,有容有光。
附茑于柳,不能自刚。之子云迈,关河正霜。
蚕丝玉洁,为君之裳。被君之体,有容有光。
附茑于柳,不能自刚。之子云迈,关河正霜。
这首诗以蚕丝与玉洁为喻,赞美了女子的服饰之美,同时也隐含着对女子自身品质的赞誉。"蚕丝玉洁,为君之裳",以蚕丝的洁白比喻女子服饰的高雅纯净,"被君之体,有容有光"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穿着此衣时的光彩照人,不仅外在美艳,内在也充满了包容与光芒。
"附茑于柳,不能自刚",这里使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女子的柔弱与依赖,如同茑藤依附于柳树,无法独立坚强。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也暗示了她需要依靠他人的特质。
"之子云迈,关河正霜","之子"指代女子,"云迈"形容女子的步伐轻盈如云,"关河正霜"则描绘了女子行走在寒冷的边关之地,形象地展示了女子的坚韧与不屈。整句诗通过动态的行走与静态的环境对比,展现了女子的内外兼修,既有柔美的外表,又有坚强的内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服饰、自然景象和人物行动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柔弱、坚韧和独立,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赞美诗。
十日五日一出游,原上草木初辞秋。
惜哉岁歉寡欢思,且觅二子吟穷愁。
市中扰扰无百家,落日鼓已鸣官衙。
饥民入市竞挐攫,野店插竹凭拦遮。
故人住近宫墙左,破壁经时有烟火。
吏病无能索市租,客来聊复供山果。
芒鞋日晚踏市尘,城上月出光愁人。
斜阳欲没尚未没,照曜树顶栖鸟嗔。
城南城北荒途永,城里蓬蒿余百顷。
桧柏难寻隐士坛,辘轳已断仙人井。
前时一雨润麦田,短麦稍喜抽平阡。
已看黄口竭樵采,忍听白发谈丰年。
道旁一辈还相告,曰昨征西捷书到。
百斛襄船米禁开,征人失喜居人噪。
我今作客虽一方,百里尚得称吾乡。
眼中见此谁得忍,树赤无皮石无粉。
《十月六日同朱大桂芳孙大星衍城南晚步》【清·洪亮吉】十日五日一出游,原上草木初辞秋。惜哉岁歉寡欢思,且觅二子吟穷愁。市中扰扰无百家,落日鼓已鸣官衙。饥民入市竞挐攫,野店插竹凭拦遮。故人住近宫墙左,破壁经时有烟火。吏病无能索市租,客来聊复供山果。芒鞋日晚踏市尘,城上月出光愁人。斜阳欲没尚未没,照曜树顶栖鸟嗔。城南城北荒途永,城里蓬蒿余百顷。桧柏难寻隐士坛,辘轳已断仙人井。前时一雨润麦田,短麦稍喜抽平阡。已看黄口竭樵采,忍听白发谈丰年。道旁一辈还相告,曰昨征西捷书到。百斛襄船米禁开,征人失喜居人噪。我今作客虽一方,百里尚得称吾乡。眼中见此谁得忍,树赤无皮石无粉。
https://shici.929r.com/shici/ITPyR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