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文觉显公房》
《过文觉显公房》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

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wénjuéxiǎngōngfáng
sòng / shì

lánbānsuìyǎngchāngsháoqīngquánhuángshí

jìngmíngchuāngshūxiǎokǎi便biàntóngěrzhùchóng

注释
斓斑:色彩斑斓的样子。
碎玉:形容石头破裂成的小块。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常用于装饰或药用。
清泉:清澈的泉水。
满:充满。
石盂:用石头制成的容器,形状像盂。
翻译
斑斓的碎玉滋养着菖蒲,
一勺清澈泉水注满石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书房生活图景。开篇“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两句,通过对室内摆设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斓斑碎玉”可能是指用小块的玉石来装饰室内,或许是诗人对环境中某种光泽物体的比喻性表达,而“养菖蒲”则暗示了室内清新的空气和诗人的雅趣。接着,“一勺清泉满石盂”则更增添了一份淡定与宁静,似乎诗人在书房中不仅享受着精神的滋润,也享受着简单却纯净的物质生活。

接下来的“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学者风度和他对古籍的尊崇。这里的“净几明窗”营造出一个光线充足、环境清幽的写作空间,而“书小楷”则表现了诗人工于笔墨,追求书法艺术的完美。“便同《尔雅》注虫鱼”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学识渊博,他仿佛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对古代辞书《尔雅》中的生物条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黄君愈宣江山一览亭

危亭翼翼倚晴空,百里江山入望中。

俯槛银溪纡素练,开轩金嶂耸屏风。

波光㵿㵿摇文几,岚霭霏霏扑绮栊。

我欲携琴亭上醉,夕阳影里数归鸿。

(0)

送宪副王公赴山西

花骢躞蹀出神京,追饥都门酒谩倾。

兰省当年同战艺,柏台此日独蜚英。

霜飞绝塞秋横鹗,花满新田晓弄莺。

明日相思限南北,暮云春树总关情。

(0)

武宁关书事·其二

晓度黄花岭,轻裘冒薄寒。

笳声惊宿鸟,旗影走长蚖。

孤戍烽初暝,阴崖雪未乾。

何当擒颉利,奏凯拜金銮。

(0)

宿普门寺次都宪副韵·其四

一宿空王宇,悽然百感增。

素餐惭省职,高卧羡山僧。

问俗晨纡辔,观书夜对灯。

故园何处是,梦绕碧云层。

(0)

杂题七首·其一

高山流水古音微,弹者无人听亦稀。

纵是相逢只如许,夕阳空抱锦囊归。

(0)

仲昭竹为湛公题

萧飒秋声满渭川,深沉诗思入湘渊。

遥知一径通幽日,曾共山僧听雨眠。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