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径树边入,亭偏池水涯。
即能通竹屋,兼亦占鸥沙。
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
柴扉夜分火,只与钓鱼槎。
微径树边入,亭偏池水涯。
即能通竹屋,兼亦占鸥沙。
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
柴扉夜分火,只与钓鱼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水亭景象。首句“微径树边入”,描绘了通往水亭的小路,蜿蜒于树木之间,隐秘而幽静。接着,“亭偏池水涯”点出了水亭的位置,它坐落在池塘的边缘,与水面相依,显得格外清幽。
“即能通竹屋,兼亦占鸥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水亭周围的自然环境。竹屋与鸥沙的融入,不仅增添了景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这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是人与自然的对话空间。
“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湖面景色,月亮升起,湖面泛起银光,与远处的山色相映成趣。秋季的香气从水中飘来,荇菜绽放出花朵,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
最后,“柴扉夜分火,只与钓鱼槎”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夜晚的场景。水亭的柴门在夜色中透出温暖的灯火,与远处的钓鱼船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水亭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
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
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
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
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
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剑门倚青汉,君昔未曾过。
日暮行人少,山深异鸟多。
猿啼和峡雨,栈尽到江波。
一路白云里,飞泉洒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