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既陈,吉蠲登荐。洗心防邪,肃祗祭典。
陟降惟寅,笾豆有践。百禄咸宜,淳耀丕显。
簠簋既陈,吉蠲登荐。洗心防邪,肃祗祭典。
陟降惟寅,笾豆有践。百禄咸宜,淳耀丕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太常乐章又七首》中的第七首,亦称《饮福酒广安曲》。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颇具盛世气派与祭祀氛围的诗篇。
"簠簋既陈,吉蠲登荐。洗心防邪,肃祗祭典。"
这里诗人笔触轻巧,描绘了一幅古代祭礼的情景。"簠簋"是古代用于祭祀时盛放牺牲与果实的器具,而"吉蠲"则指祭品已备。"洗心防邪"表达了参与者在祭礼前的心理状态,必须洁净内心以防邪恶之念。而"肃祗祭典"则是对祭礼庄严、肃穆的描写。
"陟降惟寅,笾豆有践。百禄咸宜,淳耀丕显。"
诗人接着描述祭品已经陈列于坛上,"陟降"二字或许暗示着天神之灵的降临,而"笾豆有践"则是祭品摆放得整齐有序。后两句表达了万事俱吉、百福并至的美好愿景,其中"淳耀丕显"四字,"淳"通"纯",意味着光明而不炫耀,显示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礼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吉庆时刻的心境与愿望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美好的社会状态的向往。其语言典雅、意境庄重,与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相得益彰。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孟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