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
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
这首诗名为《古意》,创作于宋代,由诗人李吕所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鸱鸮(一种凶猛的鸟类)与凤凰(传说中的美丽鸟类)的对比,表达了对世态的不满和对品行高尚者的赞扬。
诗的开篇“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一句,就设置了整个诗歌的基调。这里的“嘲”字,不仅指嘲笑,更蕴含着讥讽和贬低之意。鸱鸮代表丑陋与恶毒,而凤凰则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二者的对立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一句,则是凤凰对于鸱鸮的鄙视和不屑为伍。这里凤凰以高洁自居,对鸱鸮的恶行表示出离弃之意。
在“我的居所在丹穴,下瑞暂来游”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品德,虽身处尘世,但心怀至美之境。"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则强调了内心的自足和清净,不为外物所诱。
而在“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一句中,诗人指出了鸱鸮原是携带着妖邪之气,常常隐藏于暗处。"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则揭示了鸱鸮所到之处必生灾端,它的凶猛与危害不容忽视。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一句,通过对比昼间鸱鸮躲藏的卑微姿态,以及它在光天化日中的可耻状态,进一步衬托出其为恶之本性。而"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则表明鸱鸮乐于污秽,自然而然地归属于同类。
至于“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一句,诗人将自己的高洁志向与世俗的普通动物(如马、牛)做对比,强调了自身追求的独特性和高度性。"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则是诗人自叹,每当月初之时,对照自己的作为,似乎总是在思考如何超越那些不如自己者。
在“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一句中,诗人指出鸱鸮之道本应自取浅薄,不应该无端地加害于人。"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则是对那些历来背叛君主、行恶多端者的批判,认为它们与鸱鸮并无二致。
最后,“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一句,则借用古代圣人和忠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崇高理想。"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则是对历史上一些忠诚谋士的赞誉,他们虽然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
整首诗通过鸱鸮与凤凰的对比,以及对自身品德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道德的向往和对世间丑恶行为的批判。
高楼曾尔叫声过,瘴海无能避网罗。
自分不鸣同野鹜,还将短翮顾清波。
此意与君深爱惜,稻粱岂为私恩泽。
唼喋原非解向人,栖身似觉曲池窄。
伫予书就送将归,直度衡阳柢碣石。
可怜羽翼等閒催,可怜亦少长风借。
中宵那复叹离群,异方拌作不归客。
悠悠天路向何之,误入他家更苦悲。
世间刀鼎非无用,不记当初鱼网罹。
一声长叫振枯槁,多谢客来言亦好。
难随放鹤去淩霄,得与游鱼聊戏藻。
风草凄清烟月深,欲寐不寐起沈吟。
吁嗟为尔起沈吟,空折江天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