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明夷后,还从徼外居;
端然殊宋恪,终莫挽殷墟!
青海浮天阔,黄山裂地虚。
岂应千载下,摹拟到扶余!
箕子明夷后,还从徼外居;
端然殊宋恪,终莫挽殷墟!
青海浮天阔,黄山裂地虚。
岂应千载下,摹拟到扶余!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感事四首(其一)》。诗人以箕子流寓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国家沦丧、殷商遗民命运的感慨。"箕子明夷后"暗指明朝的衰落,如同箕子被囚于荒蛮之地,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流亡境遇。"端然殊宋恪",诗人自比箕子坚守节操,不同于宋朝的屈服,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终莫挽殷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殷墟(指明朝)无法挽回的哀痛,"青海浮天阔,黄山裂地虚"描绘出壮阔而苍凉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破碎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两句"岂应千载下,摹拟到扶余",诗人质疑后世是否能理解或重现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壮与忠诚,"扶余"可能指的是遥远的东北边疆,暗示了流亡的艰难和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抒怀诗,借历史典故寄托个人的家国之痛,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争日分烟,草木昭晦。寒吹暄肃,风泉斯籁。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石走波停,缓急时会。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寻梁契集,坦步人外。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往来非无,灭迹轻霭。
辟彼禽鱼,丛渊之内。匪莫能图,耻躬不逮。
伊予夙好,养姿林麓。如彼倦羽,靡思出谷。
虽乏山资,微尚弥笃。惠侥灵丘,眷言相属。
峰势却略,松风清穆。森阁冠岭,直造云族。
日月敷华,旷朗心目。钟奇争售,江练如束。
户庭黝窈,悠然静肃。我友胜侣,共禀清淑。
载商崇搆,载骋遐瞩。亦既乐止,谓予愿足。
野夫托体,洵石与木。于焉用晦,媚兹幽独。
优游舒啸,爰伸偃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