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又殊胜,精蓝栖碧岑。
定光遥在望,法藏此先临。
山色皈真境,禽声出慧林。
盘龙松识我,苍翠满庭阴。
路转又殊胜,精蓝栖碧岑。
定光遥在望,法藏此先临。
山色皈真境,禽声出慧林。
盘龙松识我,苍翠满庭阴。
这首诗描绘了法藏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庄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所处的自然美景和其内在的精神氛围。
“路转又殊胜,精蓝栖碧岑。” 开篇即点明了法藏寺所在之地的特殊之处,山路蜿蜒,最终抵达一处碧绿的山峰之上,寺庙仿佛隐匿于自然之中,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格外静谧与超凡脱俗。
“定光遥在望,法藏此先临。”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远处的光芒似乎预示着佛法的指引,而法藏寺则像是引领这一切的中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体现了佛法的深远与广大。
“山色皈真境,禽声出慧林。” 山色与鸟鸣,都是自然界的元素,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都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山色映照出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佛法中的真实世界;而鸟鸣,则是智慧的象征,从“慧林”中传出,寓意着佛法的教诲如同清风细语,深入人心。
“盘龙松识我,苍翠满庭阴。”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盘龙松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法藏寺的深刻印象。盘龙松不仅见证了时间的流转,也仿佛认识了诗人,以其苍翠的枝叶和浓郁的树荫,营造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佛法的永恒与不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法藏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庄严与神圣,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深刻理解与感悟的表达。
高台临广池,梧桐百馀尺。
上有一尊酒,可以永今夕。
明月生东隅,浩荡无拘迫。
君子多暇豫,小人聊燕息。
人生有如影,终始为形役。
拔箭射虚空,箭尽弓亦折。
步出城北门,垒垒山上石。
下有忘忧人,千秋托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