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逃难》
《逃难》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áonán
táng /

shítóubáiwēngnánběitáoshìnán
shūchánbēnzǒunuǎn

shuāibìngfānghǎitàn
qiánkūnwànnèijiànróngshēnpàn

suíhuíshǒugòngbēitàn
guómǎngqiūlínfēnsàn

guīcóngjìnxiāngjiāngàn

翻译
五十岁的白发老翁,南北奔波躲避世间灾难。
破旧衣衫裹着枯瘦的身躯,奔忙却难以抵挡寒冷。
身体已衰弱疾病缠身,天下各地一片疮痍。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竟无处容身。
妻子儿女跟随在后,回望过去共享悲欢。
故乡已成为废墟,亲朋邻里各自离散。
回家的路迷失了方向,泪水洒满湘江岸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或灾难导致的逃亡景象,通过对白发翁的描述,展现了战乱中的悲惨与无奈。"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一句,直接点出了百姓在战乱中的困境,其中“白翁”指的是成群结队的老人,而“南北逃”则显示出他们为了躲避灾难,不得不四处奔波。"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进一步描绘了逃亡中的艰辛与凄凉,“疏布缠枯骨”形容老人身体虚弱,而“奔走苦不暖”则表达了即便是不断地跑动,也无法驱散心头的寒冷。

接下来的"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感慨和无限哀伤。"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则表达了诗人在广阔天地间找不到一片安身之所的绝望。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诗人在此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一句,则是对故土变成废墟、亲朋好友四散的哀悼。

最后,“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迷茫和对家园的无限留恋。"涕尽湘江岸"则是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如同泪水将要耗尽,但心中的哀伤却无法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逃难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假山

萧然几片石,翠色共氤氲。

婉转一峰出,周遮两岫分。

苔深疑积雨,日煖欲舒云。

晨夕空庭里,烟峦迥不群。

(0)

拟读曲歌七首·其一

妾似菡萏花,随波上下生。

郎如荷叶珠,荡漾无定情。

(0)

海云寺晓起·其二

堂前下食鸟,一钵有龙归。

空里僧钟寂,花香上裓衣。

(0)

瀑末亭

已是巑岏削,况兼风雨闻。

长嫌二三子,垂足二分云。

(0)

平声四韵·其二十三

美人南海去,矫首望长庚。

采石犹天上,青莲作地行。

谁留双剑影,依旧一江清。

忆昨艰难际,深惭伏四明。

(0)

题画美人二首·其一

深院梧桐落,前檐试澹妆。

玉簪敲砌竹,明月夜如霜。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