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玉案.咏糟蛏》
《青玉案.咏糟蛏》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青玉案

春酲未析三更后。橙片切、莼丝糅。

食品厨娘偏解斗。

滑应凝碗,松难胜齿,几瓣嫣红透。

金刀小向霜天剖。越衬出、春纤消瘦。

捧处红糟先欲溜。

小姬无语,老饕狂叫,把与梅同嗅。

(0)
鉴赏

这首《青玉案·咏糟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品厨娘精心制作的糟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食物的美味与诱人之处。

首先,“春酲未析三更后”,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深夜微醺、静谧而略带慵懒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基调。接着,“橙片切、莼丝糅”两句,运用了“切”、“糅”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食材的精细处理过程,橙片的鲜亮与莼丝的柔韧相互交织,预示着即将呈现的美食之丰富与精致。

“食品厨娘偏解斗”一句,既是对厨娘技艺的赞美,也暗示了她对食材的巧妙搭配和烹饪手法的独特理解。“滑应凝碗,松难胜齿,几瓣嫣红透”则进一步描绘了糟蛏的口感与色泽,滑嫩如脂,松脆可口,嫣红的汁液透过透明的碗壁,令人垂涎欲滴。

“金刀小向霜天剖”一句,通过“金刀”与“霜天”的对比,不仅强调了制作过程的精细与时间的选择,也赋予了作品一种高雅的艺术气息。“越衬出、春纤消瘦”则将厨娘的手工之美与食物的形态之美相融合,春日的纤细与食物的精巧相互映衬,增添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最后,“捧处红糟先欲溜。小姬无语,老饕狂叫,把与梅同嗅。”这一段通过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期待与满足。小姬的沉默与老饕的狂叫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可能是在欣赏与等待,后者则是对美食的极度喜爱与享受。将糟蛏与梅花一同嗅闻,更是巧妙地将食物的香气与自然界的美好相联系,提升了作品的意境。

综上所述,《青玉案·咏糟蛏》不仅是一首对美食的赞歌,也是对中国传统烹饪艺术的颂扬。它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成功地将食物的美味、制作的过程以及人们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西宫怨

汉宫中选时,天下谁为校。

宠至莫言非,恩移难恃貌。

一朝居别馆,悔妒何由效。

买赋岂无金,其如君不乐。

(0)

水轮咏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

不学假混沌,亡机抱瓮罂。

(0)

元日

频年无入閤,今日预朝元。

丹陛发金奏,侍臣称玉樽。

旗旌摇细仗,云雾启千门。

却出苍龙阙,衣冠万马屯。

(0)

依韵和通判二月十五日雨中

仲春月既望,物候恰分中。

窗听五更雨,花开前日风。

诗成止酒后,病怯举杯空。

短发虽然黑,心如一老翁。

(0)

寄天台梵才上人

常观月从东海出,想照石桥旁畔人。

试问当年与今日,清光不改只如新。

(0)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其五萱草

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

若言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