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佩衣冠恰俨然,昂藏尽日对苍烟。
不言浑似三缄后,僵立何曾一步前。
墓道草深无麦饭,纸灰风散落榆钱。
牧人来往谁相问,任遣牛羊陇下眠。
剑佩衣冠恰俨然,昂藏尽日对苍烟。
不言浑似三缄后,僵立何曾一步前。
墓道草深无麦饭,纸灰风散落榆钱。
牧人来往谁相问,任遣牛羊陇下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墓碑前的凄凉景象,通过翁仲(古代守墓的石像)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哀伤的氛围。诗人以“剑佩衣冠恰俨然”开篇,生动地刻画了翁仲身着庄严服饰,仿佛依然保持着生前的威严与庄重。然而,“昂藏尽日对苍烟”一句,却将这种威严与庄重置于无尽的苍茫与孤独之中,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不言浑似三缄后”,运用比喻手法,将翁仲的沉默比作被封口的三缄,进一步强调了其无法言语、只能默默面对自然的孤独状态。而“僵立何曾一步前”则直接描绘了翁仲静止不动的姿态,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生命的意义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却又显得如此无力和悲哀。
“墓道草深无麦饭,纸灰风散落榆钱”两句,通过描写墓道上杂草丛生、祭品随风飘散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荒凉与冷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最后,“牧人来往谁相问,任遣牛羊陇下眠”则以牧人的视角,展现了墓地周围生活的平静与冷漠,无人关心或询问逝者,只有牛羊在墓地旁安详地休息,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对生命消逝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翁仲形象的描绘和墓地环境的渲染,深刻表达了对生命、死亡以及时间流逝的哲思,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门有车马客,锦襕乌纱巾。
寒毛接短鬓,丝丝沙与尘。
问子何劳劳,上书西入秦。
八年始一命,官卑不救贫。
冒霜揖槐柳,望灰拜车轮。
一身百纠縳,形如一束薪。
手缠不自解,利刃寄他人。
蔗与蘖同餐,虽甘亦苦辛。
遥思冢中人,有杯不能饮。
孤此黄兔窑,伴千三百稔。
券镪四百万,买地作衾枕。
想当不死时,用物必弘甚。
尊垒罗宝玉,裹袜贱绣锦。
岂有纤纤指,捧此锻泥蕈。
存亡隔一丘,华寂迥千仞。
活鼠胜死王,斯言岂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