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新凉入郊墟》
《赋得新凉入郊墟》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虚星殷凛色,商律发初凉。

野旷繁烟敛,林幽溽暑藏。

时方催节变,景已见山苍。

一夕新凝露,千城忽散霜。

芙蓉彫玉渚,杨柳落金塘。

墟曲披榛净,岩端揽桂香。

惊飙摇蕙帐,爽气入荷裳。

解帙移灯照,囊琴扫石张。

鹍鸡犹晓警,鸿雁欲宵翔。

客有清秋赋,郊居似沈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初至,凉意渐浓的郊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秋日的独特韵味。

首联“虚星殷凛色,商律发初凉”开篇即点明季节转换,秋风初起,星空中似乎也弥漫着一丝寒意。接着“野旷繁烟敛,林幽溽暑藏”,描绘了广阔的田野在秋风中烟雾渐散,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暑气被秋风带走,展现出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清爽。

“时方催节变,景已见山苍”则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观的变化,山色在秋风的吹拂下变得更加苍翠。接下来“一夕新凝露,千城忽散霜”描绘了夜晚露珠凝聚,清晨霜花消散的瞬间美景,生动地表现了秋夜与晨曦的交替。

“芙蓉彫玉渚,杨柳落金塘”通过“雕”字的使用,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在秋风中凋零,杨柳叶落满池塘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衰败之象,又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墟曲披榛净,岩端揽桂香”则转向对乡村景色的描写,墟曲之地,榛木被清理干净,岩石顶端,桂花香气扑鼻,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

“惊飙摇蕙帐,爽气入荷裳”描绘了秋风摇动着轻柔的帐幕,带来清凉的空气,仿佛直接进入了穿着荷裳的人的心中,进一步强化了秋天带来的凉爽感。

“解帙移灯照,囊琴扫石张”则展示了诗人夜晚的生活场景,他整理书籍,移动灯光,弹奏琴弦,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在秋夜中的闲适与高雅。

“鹍鸡犹晓警,鸿雁欲宵翔”通过鹍鸡的啼鸣和鸿雁的飞翔,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辽阔,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万物即将进入冬眠或迁徙的状态。

最后,“客有清秋赋,郊居似沈郎”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自己如同古代文人沈约一般,在郊外居住,享受着清秋的赋诗生活,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郊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秋日中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答龚孝升

万死余生守敝籯,母将休咎质君平。

家移橘子枰中住,人在梅花市里行。

别有衣冠非近见,疑传踪迹故难明。

天高雁渡留空响,迟和阶前落叶声。

(0)

秋径

夥涉真高兴,留侯太有情。

篇章想不死,蜩蟪定长生。

剑术一人敌,杯中万虑冥。

悠然篱菊老,可不咏荆卿。

(0)

老趣

老趣深自领,弱丧将还乡。

天地既逸我,岂得反自忙。

言语道断绝,寤寐束吾装。早起闻霜肃,??明南冈。

素雪笼红树,奇艳兹秋光。

好语懒一裁,茹之时复忘。

即此省心法,不药服食方。

潞州红酒来,聊复进一觞。

愦愦待其至,负赘日已长。

(0)

咏左传.臧僖伯谏观鱼

蒐狩诚大猷,农隙讲兵事。

如棠陈鱼观,略地辞实伪。

僖伯进谠言,古制论精义。

巡行必以时,禽荒为政累。

本朝辟木兰,秋狝习武备。

经旬试三驱,境不碍种植。

家法永钦依,诘戎岂游戏。

敬告我后人,慎勿惑浮议。

(0)

向湖边

芳草洲前,波皴细縠,冷浸贺家遗宅。

一曲清流,是狂奴曾乞。

任当年鼓震渔阳,铃霖蜀道,不改湖光澄碧。

水底眠来,缅高风未息。我亦生平,雅抱烟霞癖。

又千条柳线,漾三分春色。鸭绿粼粼,更新添几尺。

荡兰桡,欲与浮鸥敌。恰船似天上坐,来将汰击。

渺渺予怀,喜青山犹昔。

(0)

赐太子少师姚广孝七十寿诗二首·其二

玉露滋芳席,奎魁照碧空。

斯文逢盛世,学古振儒风。

未可还山隐,当存报国忠。

百龄有余庆,写此寿仙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