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后同王退如月下泛舟是处无湖因号为是亦湖得上字》
《中秋后同王退如月下泛舟是处无湖因号为是亦湖得上字》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秋意散人怀,复当芳月上。

银河泻灏空,影入波中漾。

破暝凌水烟,载酒坐小舫。

劝酬亦云清,何况发高唱。

互答总萧森,微籁敲细浪。

响落林木间,飒然生远况。

名胜即天开,终以人而畅。

墩著谢家安,楼仍庾氏亮。

灵迹定有因,斯言当不妄。

若称是亦湖,睇景忽超旷。

分韵和新诗,诗成兴逾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过后,与友人在月光下泛舟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秋意散人怀”,点明了季节与诗人的情感状态,秋意渐浓,引发了诗人的思绪。接着“复当芳月上”一句,将时间推进至中秋之后的满月之夜,月色如银,照亮了整个世界。

“银河泻灏空,影入波中漾。”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银河之水倾泻于空中,其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破暝凌水烟,载酒坐小舫。”夜幕降临,诗人与友人乘坐着小船,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之上前行,手中举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

“劝酬亦云清,何况发高唱。”在这样的夜晚,饮酒作乐,歌声飘扬,更添了几分清雅与豪情。

“互答总萧森,微籁敲细浪。”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声与远处微风轻拂水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响落林木间,飒然生远况。”风吹过林木,发出阵阵声响,这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给人无限遐想。

“名胜即天开,终以人而畅。”名胜之地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人的存在,人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与生命。

“墩著谢家安,楼仍庾氏亮。”这里引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怀念。

“灵迹定有因,斯言当不妄。”这句话强调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联系,认为它们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

“若称是亦湖,睇景忽超旷。”如果将此地称为湖,那么眼前的景色会更加开阔与超脱。

“分韵和新诗,诗成兴逾王。”最后,诗人与友人共同创作了新的诗歌,其兴致超越了以往,体现了友情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泛舟湖上的美好情景,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充满了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铸剑斩佞臣。

(0)

何隐居挽词二首·其一

人世犹来共一沤,如君无憾此生浮。

兰陔长负平生养,蒿里方成不测游。

故物他年归石马,东楹何事掩天球。

始应羞杀吴中士,误把垣星决去留。

(0)

次韵谭令尹茅庵十咏·其九

自有幽芳对,无烦粲笑迎。

清虚归眼界,那计幻沤生。

(0)

次韵谭令尹茅庵十咏·其六

到佛元非定,如仙等是家。

了忘名利战,秦晋谩彭衙。

(0)

早发赴蒙县二首·其一

草露垂垂白,溪泥脚脚深。

槿篱藏吠犬,桑蘙漏栖禽。

食匕惊浮世,鞭梢度寸阴。

利名幺么得,会是死灰心。

(0)

蒋沙庄居十首·其七

松种龙蛇子,栽培近著行。

有时窥北榻,不日暗东冈。

泪落终含韵,轮囷未竟长。

故应容足地,投老慰荒凉。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