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种龙蛇子,栽培近著行。
有时窥北榻,不日暗东冈。
泪落终含韵,轮囷未竟长。
故应容足地,投老慰荒凉。
松种龙蛇子,栽培近著行。
有时窥北榻,不日暗东冈。
泪落终含韵,轮囷未竟长。
故应容足地,投老慰荒凉。
这首诗描绘了蒋沙庄居中的松树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树的生长环境与特性。首先,“松种龙蛇子”一句以“龙蛇子”比喻新生的松树,生动地表现了松树幼苗的灵动与生机,仿佛它们是自然界中最具生命力的生物之一。
接着,“栽培近著行”描述了松树的种植环境,暗示着这些松树被精心照料,排列成行,既体现了人的智慧与劳动,也预示了它们将成长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有时窥北榻,不日暗东冈”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松树以情感和行动,似乎它们在不经意间窥视着北面的床榻,又在不久后遮蔽了东方的山冈,形象地展示了松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长的过程。
“泪落终含韵,轮囷未竟长”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松树的描绘,将泪水与韵律联系起来,既表达了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坚韧与不屈,也暗示了它们在风雨中依然保持优雅的姿态。同时,“轮囷”一词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强调了它们的粗壮与力量感。
最后,“故应容足地,投老慰荒凉”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深厚情感与期待。他希望这片土地能为松树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它们在年老时仍能为这片荒凉之地带来生机与希望,寄托了对自然与生命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和谐共生自然环境的向往。
万古一圆镜,飞挂有情天。
瘦蟾痴魂无恙,流照自何年。
我有相思一发,欲寄美人千里,衣薄五铢寒。
仙子正双笑,呼我碧云间。琼楼迥,银河淡,不成眠。
秋香正熟,今夜还傍画阑悬。
漫道姮娥终寡,毕竟吴刚未老,江上待鲸仙。
痛饮且须醉,灵药误婵娟。
问何时、江南朱十,仙源一棹曾住。
年来渐老愁中鬓,厌听春城箫鼓。情万缕。
认罨画溪山,十里桃花路。软红似雾。
待买个扁舟,摇来双桨,寻到旧游处。
分明是,岩壑后凋俦侣。枝柯曾饱霜露。
夜深宜伴梅花睡,茜雪暗堆帘户。群记取。
算载酒江湖,惟我堪怜汝。飘零若絮。
更惨惨凄凄,潇潇瑟瑟,一夜打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