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呼屡回曹相国,笺书或似魏司空。
半生怀抱向馀子,千载风流独此公。
未用反身藏白黑,更须着眼辨青红。
无人与助求田费,雅称谢家林下风。
歌呼屡回曹相国,笺书或似魏司空。
半生怀抱向馀子,千载风流独此公。
未用反身藏白黑,更须着眼辨青红。
无人与助求田费,雅称谢家林下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得李去言诗次韵答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价值以及世事变迁的独特见解。
首联“歌呼屡回曹相国,笺书或似魏司空”,以历史人物曹操和司马懿(字仲达,官至司空)为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交往的频繁和深厚情谊,如同古代名臣的交游般高雅而充满智慧。
颔联“半生怀抱向馀子,千载风流独此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诗人与友人的关系比作千载难逢的风流雅士,强调了两人之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深厚友谊。
颈联“未用反身藏白黑,更须着眼辨青红”,通过色彩的对比,寓意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诗人提醒自己和友人,面对生活中的是非黑白,不应盲目逃避,而应明辨是非,保持清醒的头脑。
尾联“无人与助求田费,雅称谢家林下风”,以谢安(字安石,东晋名臣)在林下的雅致生活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生活中与友人共享闲适时光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逃避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沈锁寒洲,接烽岩塞,远邮阻断来程。
便乡心一夕,梦影入燐青。
剩无主、哀鸿遍地,念家山曲,难唱休兵。
忍看看、金粉东南,都作芜城。
燎原祸始,更何须、身到才惊。
纵燕幕拚摧,昆炎任炽,犹见豪情。
半壁渐成孤注,听天堑、黯咽涛声。
和桓伊清笛,一般江上愁生。
自尔逃名姓,终丧哭水滨。
海僧疑见貌,山鬼旧为邻。
客死留衣物,囊空出告身。
他年越乡值,卖卜有斯人。
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
我尝使之言,辞语不待工。
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
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同。
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
低头拜野老,负耒吾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