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炉焚蕙荃,香播蕙已灰。
郁馥诚可贵,无乃为蕙灾。
上瓦编翠烟,下础挺沈质。
所用不必同,相济成宫室。
金炉焚蕙荃,香播蕙已灰。
郁馥诚可贵,无乃为蕙灾。
上瓦编翠烟,下础挺沈质。
所用不必同,相济成宫室。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宋祁的作品,名为《杂咏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香料和建筑材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品质与实用并重的哲理。
“金炉焚蕙荃,香播蕙已灰。”此两句描绘了一种香料在金炉中燃烧的情景。蕙荃是古代常用的香料之一,焚烧后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但最终却化作灰烬。这既象征着奢侈品质的高贵,也暗示了物极必反的哲理。
“郁馥诚可贵,无乃为蕙灾。”这两句强调了郁馥(即香气浓郁)的珍贵,以及不应因追求过度奢华而招致灾难。这里,作者通过对香料的描写,表达了一种适度和节制的生活态度。
“上瓦编翠烟,下础挺沈质。”这两句则转向建筑材料的描写,上半句中的“翠烟”指的是瓦片间缝隙中升腾的青烟,而“下础”则是指房屋的地基。这里形容了建筑物既有精美的装饰,又有坚固的基础。
“所用不必同,相济成宫室。”最后两句总结了作者对于不同材料和品质并重使用的观点,即在建造宫室时,不需要所有材料都是一样的贵重,只要各司其职,互相协助,就能形成完美的建筑。
整首诗通过对香料与建筑材料的精妙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中品质与实用并行的思考,以及对适度和谐调之道的赞扬。
行行出剑津,送君还东吴。
未能展嬿婉,别离在须臾。
含涕牵君衣,相视意踟蹰。
我无双飞翼,何由与君俱。
君行登青云,我尚蟠泥途。
相隔天一方,道路阻且迂。
会面虽有期,秖恐容华殊。
悲风振原野,怪鸟争哀呼。
送君从此去,回首日云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