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全文
南北朝 / 王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追芳承荔浦,揖道讯虚丘。

升裾临广牧,从望尽平洲。

曾山临翠坂,方渠缅清流。

阳台翻早茂,阴馆怀名秋。

岁晏乐光弭,景仄西华收。

端溪惭昔彦,测水谢前修。

往食曲阜盛,今属平台游。

燕棠缺初雅,郑衮息遗讴。

久倾信都美,乃结茂陵俦。

河间诚可咏,南海果难游。

(0)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王融所作的《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诗中描绘了对地方名胜的赞美与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首句“追芳承荔浦”,诗人以“追芳”开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接着“承荔浦”则点明了地点,荔浦可能是指一种美丽的水边之地,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揖道讯虚丘”一句,诗人通过“揖道”和“讯虚丘”的动作,展现了对道路和山丘的尊重与探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升裾临广牧,从望尽平洲”描绘了诗人站在广阔的牧场上,远眺平洲的景象,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赞叹与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曾山临翠坂,方渠缅清流”、“阳台翻早茂,阴馆怀名秋”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峦、水道、阳台、阴馆等自然景观,通过“翠坂”、“清流”、“早茂”、“名秋”等词语,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之美。

“岁晏乐光弭,景仄西华收”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端溪惭昔彦,测水谢前修”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与对先贤的敬仰,体现了文人的风骨与追求。

“往食曲阜盛,今属平台游”、“燕棠缺初雅,郑衮息遗讴”、“久倾信都美,乃结茂陵俦”、“河间诚可咏,南海果难游”则是对历史人物与地方名胜的赞美,以及对自身经历与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阔的人生视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成长与未来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融

王融
朝代:南北朝   字:元长   籍贯:南朝齐琅邪临沂   生辰:467—493

王融(46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王僧达之孙,王道琰之子,王俭(王僧绰之子)的从侄。他自幼聪慧过人,博涉古籍,富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累迁太子舍人。
猜你喜欢

月下果饮七首·其七

人静更深丈室虚,欲眠聊复小踟蹰。

竹床最冷也成热,羽扇不凉差胜无。

(0)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其二

芒鞋葵扇颇萧然,倦倚胡床不是眠。

避暑无藏身去处,追凉行尽竹旁边。

(0)

云际寺前山顶却望幡竿鹧鸪诸山二首·其二

远近青山列画屏,近山浓抹远山轻。

高屏已出低屏外,更有孤峰出一层。

(0)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其五

海棠重叶更妖斜,青帝翻腾别一家。

格外出奇人不识,大红抹利小莲花。

(0)

上元后犹寒二首·其二

道是春工做物华,春工元自不由它。

杏花只作去年面,萱草别抽今岁芽。

(0)

花翁将归婺女因为江西游有长篇留别社中次韵送之

旷士隘宇宙,孰为君家山。

逸兴渺湖海,孰遣君意还。

胡然动行色,便欲生惨颜。

新篇写襟素,和章就词班。

亦念尘坱客,肯照窗几间。

怀旧徒感怆,搜语愧冥顽。

两年重忧患,悲涕不胜潸。

一身缠疢疾,形骸顿已孱。

吁天凡几疏,无路扣九关。

望绝钟鼎贵,分甘茅衡跧。

薾然一疲驽,不愿十二闲。

送君为心折,把酒惭量悭。

行行速京洛,去去难追攀。

莫上八咏楼,且宿双溪滩。

为问赤松子,世道何其艰。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