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修盛礼,其仪孔炽。有腯斯牲,国门是置。
不黎不㾞,靡愆靡忌。呈肌献体,永言昭事。
俯休皇德,仰绥灵志。百福具膺,嘉祥允洎。
骏奔伊在,庆覃遐嗣。
将修盛礼,其仪孔炽。有腯斯牲,国门是置。
不黎不㾞,靡愆靡忌。呈肌献体,永言昭事。
俯休皇德,仰绥灵志。百福具膺,嘉祥允洎。
骏奔伊在,庆覃遐嗣。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古诗《梁雅乐歌六首(其四)·涤雅》,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之手。从文中的语言风格和用词来看,颇具儒家礼仪色彩,描绘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祭祀场景。
“将修盛礼,其仪孔炽。”这里的“盛礼”指的是重要的宗教或国家的典礼,而“其仪孔炽”则形容这些礼仪的严肃和庄重程度,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重视。
“有腯斯牲,国门是置。”“腯”是一种祭祀时用的动物牺牲,“斯牲”即是用于祭祀的牲畜。文中提到这些牲畜被摆放在国门之处,体现了古人对于国家安宁与宗教祭祀之间联系的重视。
“不黎不㾞,靡愆靡忌。”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神明的敬畏之心,“不黎”和“靡愆”都是形容没有过失或污染的意思,而“不㾞”、“靡忌”则是表示无所畏惧。整体上,诗人通过这些词汇传达了一种纯洁无瑕、敬神之心。
“呈肌献体,永言昭事。”这里,“呈肌献体”意味着将自己的身体和肉体作为祭品奉献给神灵,而“永言昭事”则表明了这种行为是永恒的,并且通过语言来彰显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俯休皇德,仰绥灵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君主恩泽的感激之情和对神灵旨意的敬仰之心。“俯休”意味着低头接受,“仰绥”则是一种仰望和祈求的动作。
“百福具膺,嘉祥允洎。”这里,“百福”指的是各种幸福和吉庆,而“具膺”则表示全都拥有的状态。整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祝愿和期待。“嘉祥允洎”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祝福是充满吉祥的。
最后,“骏奔伊在,庆覃遐嗣。”“骏奔”形容速度快,“伊在”则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整句描绘了一种急速而至的美好预兆,而“庆覃遐嗣”表达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长久祝福和期待。
总体来看,这段诗文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宗教信仰、国家礼仪以及个人德行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和祝愿。
腊雪犹凝,东风递暖,江南梅早先拆。
一枝经晓芬芳,几处漏春信息。
孤根寒艳,料化工、别施恩力。
迥不与、桃李争妍,自称寿阳妆饰。
雪烂熳、怨蝶未知,嗟燕孤、画楼绮陌。
暗香空写银笺,素艳谩传妙笔。
王孙轻顾,便好与、移栽京国。
更免逐、羌管凋零,冷落暮山寒驿。
晓来凉气满芙蓉。日到竹阴东。
称觞歌袖三千指,屏星畔、绕绿围红。
茱糁百杯秋色,桂华十里西风。生朝对饮菊花丛。
九日一樽同。文章歆向家声旧,便应去、黄阁从容。
唤起仙翁为寿,种成千岁椿松。
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