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赭山》
《赭山》全文
清 / 嵇曾筠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沧江括地维,瀛海包天根。

赭山驾长虹,校与他山尊。

秦王昔驱石,一一皆东奔。

鞭此不为动,骨立余殷痕。

祇今数千年,独喜岿然存。

潮汐靡不由,终古相吐吞。

伊余董蔬导,出入宜穷源。

拿舟涉洪波,周历惊心魂。

幸使井里安,夷险非所论。

努力凌绝顶,列宿高可扪。

大江自西来,潮势互飞翻。

坡陀触潆洄,水石声相喧。

于兹悟治理,扼要先蛟门。

登顿跨龙脊,不觉烟岚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赭山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力量和历史沧桑的感慨。首句"沧江括地维,瀛海包天根"展现了山川的宏大背景,暗示赭山在天地间的重要地位。"赭山驾长虹,校与他山尊"进一步强调了赭山的威严,如同彩虹般跨越江河,超越其他山峰。

诗人提及秦王驱石的历史典故,暗指赭山的稳固,即使历经岁月变迁,仍屹立不倒,"骨立余殷痕"描绘出山体的坚韧与历史痕迹。接下来,诗人感叹时间流转,赭山依然矗立,潮汐涨落,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探索精神,决心深入探究自然之源,"拿舟涉洪波,周历惊心魂"描述了乘舟游览的艰辛与激动。他认为,人们应关注民生安稳,而非仅限于地理上的艰险。最后,诗人登临山顶,视野开阔,感受到江潮的壮观,并从中领悟到治国理政的道理,认识到扼守要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赭山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嵇曾筠

嵇曾筠
朝代:清

嵇曾筠(1670—1738年),字松友,号礼斋,江苏无锡人。清朝官员,著名水利专家。康熙四十五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河南巡抚、兵部侍郎、河南副总河、河道总督,视国事如家事。知人善任,恭慎廉明,治河著绩。用引河杀险法,节省钱财。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出为浙江总督。乾隆三年,以为内阁学士。四年,卒于家,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少保,谥号文敏,入祀贤良祠。著有《防河奏议》、《师善堂集》。
猜你喜欢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

露冕行春向若耶,野人怀惠欲移家。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0)

题于家公主旧宅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

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

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

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0)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九转欲成就,百神应主持。

婴啼鼎上去,老貌镜前悲。

却顾空丹灶,回心向酒卮。

醺然耳热后,暂似少年时。

(0)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更将何面上春台,白事无成老又催。

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

(0)

杂曲歌辞·其三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帷,龙墀遥望曲尘丝。

御沟春水柳晖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0)

与歌童田顺郎

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叶底奉君王。

九重深处无人见,分付新声与顺郎。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