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
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
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
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
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
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
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废与哀愁的景象。开篇“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其中“荒台”和“叶满池”暗示了一种久被废弃的场所,“箫声一绝”则使人感到一种哀伤的情绪,而“草虫悲”更增添了几分秋思。
接着“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两句,展示了一种对往昔的追忆和现在现实之间的对比。这里的“宫人髻”指的是古代宫廷女性的发髻,而“邻家犹学”说明人们还在模仿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而“园客争偷御果枝”则表现出一种对于曾经贵族享有的特权的渴望和现在只能通过偷窃来获得的现实。
再看“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两句,“马埒蓬蒿藏狡兔”形象地描绘了野兔躲藏在杂草丛生的马埒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隐蔽。而“凤楼烟雨啸愁鸱”则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却沦落为烟雨之中的高大建筑,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沉重感。
最后,“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中主人公何郎现在孤独无援,与过去相比,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宠爱。这里的“无恩泽”强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不似当初傅粉时”则是对美好记忆的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事变迁以及历史沧桑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往美好的追念和现实中的哀愁。
出险至此夷,秦民聿胥宇。
废丘见旧屯,陈仓殷积糈。
蜀汉相犄角,壮哉此门户。
南山市夜郎,东道连荆楚。
猗嗟鼎足雄,益都称天府。
今日询遗氓,十不存四五。
又复死于寇,孑遗饱豺虎。
废臼贻阿谁,先畴不复土。
直视千里道,行客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