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水西南来,江北江南图画开。
君从何处得此景,锦帆似泛长江回。
槎牙老树连荒岛,两两人家出林杪。
鸥飞欲下洲渚宽,云横不断关山杳。
图穷双屿金焦峙,仙宫缥缈浮寒水。
柂楼捩转吴波平,阊阖中天日月明。
长江之水西南来,江北江南图画开。
君从何处得此景,锦帆似泛长江回。
槎牙老树连荒岛,两两人家出林杪。
鸥飞欲下洲渚宽,云横不断关山杳。
图穷双屿金焦峙,仙宫缥缈浮寒水。
柂楼捩转吴波平,阊阖中天日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长江水势、两岸景观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造诣。诗人以一个观者的角度出发,用“君从何处得此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既是对画面中景象的赞叹,也是对创作这种景象的画家技艺的推崇。
其中,“长江之水西南来”直截了当地展示了长江的浩瀚气势,而“锦帆似泛长江回”则通过动态的画面,表现出画中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接下来的几句,细致描绘了岸边老树、荒岛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图。
“鸥飞欲下洲渚宽”表现了鸟儿寻找栖息之地的情形,而“云横不断关山杳”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山川与云雾交织情景的深刻理解。
最后,“图穷双屿金焦峙,仙宫缥缈浮寒水。柂楼捩转吴波平,阊阖中天日月明”几句,以诗人特有的想象和笔触,将画中的山峦、楼阁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之美好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画作的独到见解以及他那份超脱凡尘、追求心灵寄托的艺术追求。
贵出贤王裔,宗连母后因。
秋容漱毛骨,春色照簪绅。
报国忠诚著,惊人句法新。
惯看青禁月,屡梦玉关尘。
博古知无敌,穷经亦绝伦。
后宵通七夕,今日是生辰。
佳气凌湘浦,非烟压楚闉。
绿醽浮白蚁,绮席绕花轮。
寿缀诸天献,词容野客陈。
不凋蟾窟桂,难老海山春。
已作瞻双阙,行看据要津。
功名先入手,图画在麒麟。
韵如风蝉蜕尘垢,气如春容在杨柳。
风流翰墨俱细事,自是吾家道门友。
十年契阔挂梦寐,一见令人忘白首。
况在祝融眉额间,青碧连天雪晴后。
冷斋拨炉闻夜语,雪灰消尽红金斗。
君才合在台阁间,簿书堆中不应有。
且置玉堂风雨笔,来试牛刀霹雳手。
民奸吏滑本有神,到君难藏如鼻口。
卧驼忽起便过人,再拜当为乃翁寿。
此诗乘怒勿示人,愿君低回为遮丑。
先生素坦率,元日慵拜贺。
独从耶溪翁,掩门作清坐。
一尊对喧哗,酒酣巾帻堕。
忘形到挽须,困倒相枕卧。
一虫辄堕耳,忽觉风雨过。
隆隆竟不已,亟起呼灯火。
颇疑含沙流,射影阴中祸。
虫亦意堕井,咨嗟恨坎坷。
岂曰无意出,欲出但未果。
惊忧发清诗,怨语终婀娜。
夫子英伟姿,奇韵出羁锁。
那知乘一醉,遭此微物挫。
斗蚁真斗牛,此事古亦夥。
置之勿复疑,自可平物我。
我诗无好句,聊复相唱和。
恐亦有佳句,一笑千愁破。
居今行古任定祖,底事迁延亦未归。
我坐力田伤地脉,君缘搜句漏天机。
故都回首三寒食,新岁经心两湿衣。
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