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十万拥胡雏,手释襟喉计亦疏。
阃外不闻天子诏,将军未甚读兵书。
铁衣十万拥胡雏,手释襟喉计亦疏。
阃外不闻天子诏,将军未甚读兵书。
这首诗《过潼关》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通过对边防将领在潼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紧张而略显无奈的边防图景。
首句“铁衣十万拥胡雏”,以“铁衣”象征士兵的装备,暗示了边境上庞大的军事力量。然而,“胡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敌军的年轻与轻狂,同时也暗含了对敌人的蔑视。整句通过数量庞大的军队与轻敌的敌人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战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次句“手释襟喉计亦疏”,“手释”意味着将领放下了对咽喉要道的控制,这本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计亦疏”则直接点明了战略上的疏漏。这两句揭示了将领在战略决策上的失策,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危险。
后两句“阃外不闻天子诏,将军未甚读兵书”,进一步阐述了问题的根源。第一句“阃外不闻天子诏”表明了朝廷的命令未能及时传达至前线,导致将领在执行策略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最新的情报。第二句“将军未甚读兵书”则指出将领自身在军事知识和策略理解上的不足,暗示了他们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战术,而忽视了灵活应对和创新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边防将领在面对复杂战局时的战略失误和内部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信息传递不畅和将领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古代边防战争中的诸多挑战和困境。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题孝子曹镛卷》【明·王绂】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https://shici.929r.com/shici/Jjxm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