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
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
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深山中的隐居生活。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表明他年岁已高,生活简朴。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则是比喻,他像是在培育精神上的羽翼和根基,让自己的内在力量日渐增强。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是对道士日常生活的写照。白石可能用来熬药或煮食物,表现出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而寒泉尽日舂,则可能是指他使用山中清泉,不断地磨砺着心性。
不曾离隐处,哪得世人逢。这两句表明道士长期居住在深山之中,与世隔绝,他的隐居生活使他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这里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道士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以及对精神修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桃花烂烂铺春色,绿柳江头总堪折。
回看庭下青筼筜,谁与穷年伴霜雪。
万竿直拂青云端,翛翛凤尾凌轻寒。
六月五月不知暑,来此枕簟宜盘桓。
忽然梦到湘江上,湘妃掩袂啼相向。
东游晋室访清谈,嵇康盥栉留轮两。
自觉红尘不入我帘栊,茅草不入我心胸。
一尊常啸清风中,惟有此君臭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