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也吃,苦也吃,有鸟飞鸣胡棘棘。
世情冷煖尔所知,口腹至微何足惜。
饿采西山薇,醉饱墦间食。
九鼎鸿毛须自择,甜也得,苦也得。
甜也吃,苦也吃,有鸟飞鸣胡棘棘。
世情冷煖尔所知,口腹至微何足惜。
饿采西山薇,醉饱墦间食。
九鼎鸿毛须自择,甜也得,苦也得。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描绘了一种鸟儿的生活态度,它既能享受甜美的果实,也能忍受苦涩的食物,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这鸟儿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洞察与理解,认为人应当像鸟儿一样,不为生活的苦乐所动,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甜也吃,苦也吃”,这两句直接点明了鸟儿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美味还是苦涩,都能坦然接受,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时,应持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影响心情,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有鸟飞鸣胡棘棘”,通过描述鸟儿的鸣叫,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同时也暗示了鸟儿生活状态的自由与自在。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对食物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对生活的态度上,即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乐观与坚韧。
“世情冷煖尔所知,口腹至微何足惜”,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他认为,世间的冷暖变化是每个人都能感知到的,但作为个体,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物质享受,如口腹之欲,不应过于执着或珍惜,因为它们并非决定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
“饿采西山薇,醉饱墦间食”,这两句描绘了鸟儿在自然中寻找食物的情景,无论是饥饿时采集野菜,还是满足时在坟墓间觅食,都展现了鸟儿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九鼎鸿毛须自择,甜也得,苦也得”,最后两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思想。九鼎代表重物,鸿毛象征轻物,两者都是外在的评价标准,但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选择与内心的感受。无论是面对生活的甜或苦,鸟儿都能坦然接受,这正是诗人所推崇的生活态度——不被外界评价所左右,坚守自我,享受当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寓言的手法,以一只鸟儿的生活态度为载体,探讨了关于生活哲学、个人选择与内心平和的重要议题,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乐观、坚韧和自由的态度,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与幸福。
我家上清峰,来从青天上。
手扪参井光,四顾神何王。
訇然开剑门,群山绿如浪。
十日披烟岚,所至意皆当。
打头横绝崖,忽与行人抗。
引领千仞高,不辨峰背向。
卷地生潮声,滔滔水名漾。
策马随飞湍,始见峡门壮。
砯崖裂苍玉,一隙露开放。
螺旋而蚁穿,怪石相偎傍。
就下稍宽平,江流不肯让。
摩空扬巨刃,五丁殊奇创。
想当开凿时,风雷争簸荡。
美女颜妖娆,金牛气凄怆。
试问商周前,飞越更何状。
我家江南真水乡,遥村远树如针芒。
每看孤帆入浦黑,晴见落照依山黄。
平畦方罫在屋角,曲港一色连青秧。
平林小聚结砻舍,隆隆雷转鏖风狂。
携归杵臼劳妇子,冬日破袄如秋凉。
岂知此间借天力,回斡迅流成曲防。
风轮孰使自旋转,河伯能与扬秕糠。
长腰已作雪霜色,入鼻便觉饼饵香。
水于人世利最博,不惟灌溉兼酒浆。
此巧又出常智外,人病元气真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