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三》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三》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

但见山中常有雪,不知世上是何年。

野人爱向庵前笑,赤玃频来袖畔眠。

只有逍遥好知己,何须更问洞中天。

(0)
注释
如愚:形容人的单纯或质朴。
直如弦:像琴弦一样直率。
深藏碧嶂前:隐居在青山之中。
山中常有雪:指山中环境清冷。
世上是何年:指时间流逝。
野人:乡村或山野之人。
庵前笑:在庵舍前欢笑。
赤玃:红色脸颊的猕猴。
袖畔眠:在衣袖边打盹。
逍遥好知己:能共享逍遥时光的好朋友。
洞中天:指神秘或未知的洞穴世界。
翻译
我哪里只是正直得像琴弦一般,只适合隐居在青翠山峰之前。
只看见山里常年有雪,却不知外面世界过了多少年。
山野之人喜欢在庵前欢笑,红颊猕猴常在我衣袖边打盹。
我只需要逍遥自在的好朋友,何必再去询问那洞中的神秘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又名贾逊)的《山居绝句》,表现了诗人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和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像一张未拉开的弓弦一样,保持着力量但不显露,隐居在青山绿水之中。接下来的“但见山中常有雪,不知世上是何年”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忘却时光的心境,诗人只关注山中的自然变化,而不问世俗的纷争和时间的流逝。

“野人爱向庵前笑,赤柰频来袖畔眠”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山中野人相处的情景,以及他对自然界某种植物(赤柰,一说为一种类似于核桃的果实)的喜爱和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最后,“只有逍遥好知己,何须更问洞中天”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像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知音,而不需要再去询问其他关于世事的疑惑。整首诗通过淡定平和的笔触,展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黄头郎

黄头郎,尔母侮。殿上天子怜,府中丞相怒。

尔虽有铜山,运去铜如土。黄头郎,尔母侮。

(0)

夏夜四首·其二

一雨犹馀几日凉,不知三伏在炎方。

晚来风起秋偏早,却为莼鲈忆故乡。

(0)

喜雪二首·其二

昨雪已难得,今朝仍乱零。

远山头再白,久客眼偏青。

瘴退梅花岭,寒疑翡翠屏。

还同在京日,呵冻写兰亭。

(0)

江浦渡江

百里到江仍问程,江风初静渡船轻。

乍穿芦港分秋影,横掷鲸波弄晚晴。

钟阜日斜金碧炫,石头潮上水云平。

千年王气谁能凿,赢得秦淮绕帝城。

(0)

过泗亭

济溢河奔漫泗亭,官舟逆水阻脩程。

南风一夕开帆好,卧听船头轧浪声。

(0)

送松月

江西传檄奏奇勋,海上扬旗净寇氛。

宪府论功谁并驾,铨曹书最已前闻。

大同金鼓惊边月,甘肃烽烟肃陇云。

自古全才兼将相,莫教人说范希文。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