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路潜溪驿,鸡声欲曙天。
篮舆冲宿雾,栈阁寄层巅。
高下林端屋,横斜石罅田。
野泉随处有,草木尽苍然。
首路潜溪驿,鸡声欲曙天。
篮舆冲宿雾,栈阁寄层巅。
高下林端屋,横斜石罅田。
野泉随处有,草木尽苍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于潜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的宁静与壮丽。
首句“首路潜溪驿”,开篇点明行程的起点,溪边的驿站为旅途提供了一处暂时的歇息之所。接着,“鸡声欲曙天”一句,以鸡鸣报晓,形象地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篮舆冲宿雾,栈阁寄层巅。”描述了行进途中的景象,篮舆(即竹轿)穿越浓重的晨雾,栈阁(架设在山崖上的木桥或栈道)则依附于险峻的山峰之上,展现出道路的崎岖与艰难。
“高下林端屋,横斜石罅田。”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高低错落的房屋点缀在茂密的树林之中,而田地则巧妙地嵌入岩石的裂缝之间,显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
“野泉随处有,草木尽苍然。”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感受,无论何处都能听到潺潺的泉水声,草木葱郁,一片苍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所见的自然景观,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众星若银砾,老桂卧海底。
中夜热不解,病叟推枕起。
悲虫号草根,孤萤照野水。
树头风急生,喘汗真一洗。
追忆总角初,学古颇自喜。
祝身愿耆老,常恐抱志死。
岂知才术疏,空自凋发齿。
功名永无期,禄不饱妻子。
归耕力又惫,得粟半糠秕。
诗书不可赖,如倚折足几。
大儿逾六十,逐食走千里。
路途况艰梗,累月书一纸。
岂不念归省,屡请辄见柅。
幸吾未极衰,汝行姑少止。
老病攻百骸,徽纆困束缚。
颓然一熟睡,如获万金药。
窗明竹影乱,林暖鸟声乐。
灰深香欲上,火活汤正作。
毫瓯羞茗荈,铜洗供盥濯。
整巾出庭户,曳杖历岩壑。
遥岑见木杪,细水齧篱脚。
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