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在世间,不晓乘除理。
非义或得财,扪心未可喜。
俸禄却萧条,子孙仍委靡。
更有祸随身,阴谴何时已。
凡人在世间,不晓乘除理。
非义或得财,扪心未可喜。
俸禄却萧条,子孙仍委靡。
更有祸随身,阴谴何时已。
这首诗《童丱须知·见德篇》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人生的关系。诗中以“凡人在世间,不晓乘除理”开篇,点明了人在世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暗示了人生的道理并非一目了然。
接着,“非义或得财,扪心未可喜”一句,揭示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虚伪和不可取性。诗人强调,即使得到了财富,内心也难以真正感到喜悦,因为这种喜悦建立在不道德的基础上,是短暂且不真实的。
随后,“俸禄却萧条,子孙仍委靡”描绘了即使拥有官职俸禄,家庭仍然可能陷入贫困和颓废的状态。这反映了物质财富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精神层面的贫瘠同样值得重视。
最后,“更有祸随身,阴谴何时已”表达了命运的无常和因果报应的思想。诗人警示人们,不道德的行为终将带来相应的后果,这些后果可能是无形的谴责或是实际的灾祸,提醒世人要行善积德,以免遭受未知的惩罚。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寓言式地阐述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不道德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它不仅对个人具有启示意义,也对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秋江水净磨碧铜,秋山先作归意浓。
况逢星火羽书急,立马不复能从容。
船中载书三万轴,鸣铙插帜摇秋空。
前年群盗尚蜂午,眼底日压旌旗红。
行春兼督貔虎士,破贼屡奏明光宫。
今年岂料烟尘起,赤白提囊走边吏。
县官飞符急索租,谁能急了官中事。
不如置笏还县官,头巾脱挂西林寺。
诗句留传天地间,时有人来问奇字。
功名正恐未免耳,此役由天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