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无公》
《送无公》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孤云飞不定,又去粤江滨。

芳草伴行脚,青山现法身。

咒龙临黑水,留偈与鲛人。

麻麦随缘饭,贫僧也不贫。

(0)
鉴赏

这首诗《送无公》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僧侣无公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句“孤云飞不定”,以孤云象征无公,形象地表达了无公行踪不定、自由自在的僧侣生活状态。接着,“又去粤江滨”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粤江边,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预示着离别即将发生。

“芳草伴行脚,青山现法身”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赋予了生命,它们仿佛在陪伴着无公前行,而青山则显现出了法身,即佛教中指修行者达到觉悟的状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寓意着无公的修行之路,充满了禅宗的哲理。

“咒龙临黑水,留偈与鲛人”描绘了无公在送别之际,面对黑水(可能象征困难或未知),他念诵咒语,留下偈语给鲛人(传说中的水族生物),这一行为体现了无公的慈悲心怀和对众生的关怀,同时也暗示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

最后,“麻麦随缘饭,贫僧也不贫”一句,以麻麦为食,表现了无公生活的简朴,但“贫僧也不贫”则强调了精神上的富足,即使物质条件简陋,但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精神的满足使得他并不感到贫穷。这反映了佛教中对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修行者生活态度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无公行为的叙述,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自由、慈悲、简朴与精神富足的深刻内涵,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寿广州太守刘公

天南文献藉公传,僧孺风流映后先。

扇子聚珠曾不执,沉香成浦更无边。

由来葛鲍能为政,岂有龚黄不是仙。

十月小春梅已蕊,天心多在未寒前。

(0)

刈稻·其四

沙田一望尽黄云,击鼓看禾海上闻。

穫稻舟如凫雁合,捕鱼人向水烟分。

烧盐处处因禾秆,射弩朝朝及鳖裙。

生钓河豚还大得,为渔吾亦胜为君。

(0)

寄怀王处士不庵

苦忆君公白发长,墙东依旧水云乡。

汉家男子惟垂钓,楚国骚人正采芳。

匏叶浮沉难涉水,菊华甘苦总含霜。

何人再拜还床下,知己凋零在白杨。

(0)

夜宿广州北郊作

松风一接梦魂清,夜久流泉渐有声。

落叶飘萧如逐客,疏钟咫尺是寒城。

身依豺虎因多难,地入鱼羊为少兵。

古道呼銮人不到,青燐相照到天明。

(0)

和刘六茹登华·其二

浩荡松声满太虚,凌峰一把羽人裾。

轩辕台迥风飘笛,玉女窗寒露滴书。

秦地山河明月在,汉家宫阙白云馀。

苏耽未肯乘鸾鹤,有母衡阳日倚闾。

(0)

送荔枝与友人

荔枝花烂因多雨,今岁荒园结实稀。

喜得丁香千颗熟,惭分红翠一朝肥。

甜心岂有琼浆似,入掌方知火齐飞。

欲得君裁王逸赋,故将焦核博珠玑。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