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凝玄液,灵山体自然。
俯临沧海岛,回出大罗天。
八行分宝树,十丈散芳莲。
悬居烛日月,天步役风烟。
蹑记书金简,乘空诵玉篇。
冠法二仪立,佩带五星连。
琼轩觯甘露,瑜井挹膏泉。
南巢息云马,东海戏桑田。
回旗游八极,飞轮入九玄。
高蹈虚无外,天地乃齐年。
洞府凝玄液,灵山体自然。
俯临沧海岛,回出大罗天。
八行分宝树,十丈散芳莲。
悬居烛日月,天步役风烟。
蹑记书金简,乘空诵玉篇。
冠法二仪立,佩带五星连。
琼轩觯甘露,瑜井挹膏泉。
南巢息云马,东海戏桑田。
回旗游八极,飞轮入九玄。
高蹈虚无外,天地乃齐年。
这首诗描绘了仙境般的景象,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和超脱凡尘的意境。诗人以“洞府”、“灵山”开篇,暗示了所在之地的神圣与超然。接下来的“俯临沧海岛,回出大罗天”,通过空间的广阔对比,展现了仙境的深远与辽阔。
“八行分宝树,十丈散芳莲”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仙境中宝树林立、莲花盛开的繁荣景象,体现了道家追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而“悬居烛日月,天步役风烟”则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超凡脱俗,日月星辰在空中照耀,仙人自由自在地在风烟中行走,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状态。
“蹑记书金简,乘空诵玉篇”描绘了仙人记录道法、诵读经文的情景,体现了对道法的尊崇和修行的虔诚。“冠法二仪立,佩带五星连”则展示了仙人的修为达到了与天地同在、与星辰共舞的境界,象征着道德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琼轩觯甘露,瑜井挹膏泉”两句,通过描述琼楼玉宇中的甘露和膏泉,进一步强调了仙境的纯净与美好。“南巢息云马,东海戏桑田”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仙人在云中驾驭神马、在海中嬉戏于桑田的自由自在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回旗游八极,飞轮入九玄”表现了仙人超越时空的自由,他们的旗帜在八方飘扬,轮子在九重天旋转,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境界。“高蹈虚无外,天地乃齐年”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仙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与天地同寿,达到了与宇宙和谐共生的最高境界。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展现了道教追求的超脱、自由与和谐的美好愿景。
温公早岁侍天章,万里西来漕益昌。
讲学于时资友镇,留题到处著男光。
春秋比较年相似,诗礼渐摩日正长。
发策决科自馀事,要须器业踵前芳。
作者固已难,读者亦未易。
有宝斯识宝,至宝况难值。
三家寠人子,岂辨瑚琏器。
鼠璞将见珍,周鼎或斡弃。
诗道诚难言,大要该六义。
其高出苍天,其深潜厚地。
枯中发秾华,淡处有馀味。
似拙乃藏巧,借钝以宣利。
开阔要波澜,组织须经纬。
或险而莫亲,或平而足贵。
圆转各随形,悟入非力至。
不止事吟哦,先须存兴寄。
变态千万端,胜处同一致。
以此而读诗,庶得古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