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嫩柳满汀洲,春入渔舟一棹浮。
云幕倒遮天外日,风帘轻飏竹间楼。
望穷远岫微茫见,兴逐归槎汗漫游。
不畏蛟螭起波浪,却怜清泚向东流。
新蒲嫩柳满汀洲,春入渔舟一棹浮。
云幕倒遮天外日,风帘轻飏竹间楼。
望穷远岫微茫见,兴逐归槎汗漫游。
不畏蛟螭起波浪,却怜清泚向东流。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面上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首句“新蒲嫩柳满汀洲”描绘了江边新生的蒲草和嫩柳,充满了春天的生机。接着,“春入渔舟一棹浮”一句,将春天的气息融入了渔舟的一桨一划之中,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动态美。
“云幕倒遮天外日,风帘轻飏竹间楼”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天空的云层比作倒挂的幕布,遮住了远处的日光;而风中的竹楼则如同轻扬的风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望穷远岫微茫见,兴逐归槎汗漫游”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视野和情感。远山在视线尽头若隐若现,激发了诗人的遐想,他仿佛随着归来的木筏,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游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最后,“不畏蛟螭起波浪,却怜清泚向东流”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即使面对可能的险阻(如蛟龙引发的波浪),诗人也不畏惧,反而欣赏并怜爱着清澈的水流,向着东方缓缓流淌,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江面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生命和远方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