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乾嘉不可追,况论鼎盛国初时。
爱山台畔寻鸿雪,怅绝三风妩媚词。
老辈乾嘉不可追,况论鼎盛国初时。
爱山台畔寻鸿雪,怅绝三风妩媚词。
此诗《孙子潇先生双红豆图三首(其三)》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文人夏孙桐所作。夏孙桐在诗中表达了对前辈乾嘉学派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对比了那个时代的学术繁荣与自身所处时期的不同。
首句“老辈乾嘉不可追”,夏孙桐感叹乾嘉学派的辉煌已成过去,无法再追寻其学术成就和文化氛围。乾嘉学派是指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兴起的一股学术潮流,以考据学为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次句“况论鼎盛国初时”,进一步强调了乾嘉学派在国初时期的鼎盛景象,与当前的学术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国初”指的是清朝建立初期,即顺治、康熙年间,那时学术界相对宽松,学者们有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
接着,“爱山台畔寻鸿雪”,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山间寻找古代学者留下的足迹和智慧的渴望。这里“山台”可能象征着知识的高地或学术的殿堂,“鸿雪”则比喻古代学者的著作或思想,暗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怅绝三风妩媚词”,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学术风气的怀念和对当前学术环境的感慨。这里的“三风”可能指儒家的“三纲五常”等传统道德观念,而“妩媚词”则可能是对古代文风的一种赞美,暗示诗人认为当前的学术风气不如从前那样充满魅力和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
有臞一夫立荒浦,人云三闾问渔父。
楚江风景是邪非,而况原心越千古。
原心上有先王知,天地可质中无疑。
夫岂不解渔父意,扬波歠醨焉用之。
物无滞碍能推移,是圣者事吾何知。
苍苍故吾山,湛湛故吾水。
宗国如何吾病矣,九死侵寻无一是。
苍梧帝远天阍幽,上下四方徒远游。
云骖风驾倏万里,归来江上令人愁。
长揖向渔父,渔父难与谋,誓将鱼腹为狐邱。
君不见沧浪歌,渔父去,烟雾茫茫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