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至能为漆室吟,山川指掌去来今。
忧时早信天将坠,料事悬知寇已深。
直把九州供铸错,犹从两国望收金。
君诗莫作寻常看,尚论应归得失林。
老至能为漆室吟,山川指掌去来今。
忧时早信天将坠,料事悬知寇已深。
直把九州供铸错,犹从两国望收金。
君诗莫作寻常看,尚论应归得失林。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李宣龚所作的《答叔通》。诗中,诗人以"老至能为漆室吟"开篇,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能吟咏诗歌,对历史变迁有着深刻理解和感慨。接下来的"山川指掌去来今",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地理变迁的熟知。
"忧时早信天将坠"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相信历史的轮回,预感到动荡的时代即将来临。"料事悬知寇已深"则揭示了诗人对敌情的洞察,认为敌人势力已经深入。
"直把九州供铸错"一句,诗人批评当政者决策失误,导致国家资源被滥用。"犹从两国望收金"进一步指出,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还在幻想通过外交手段获取利益。
最后,诗人告诫读者不要轻易看待他的诗歌,认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见解和对得失的深入剖析,"君诗莫作寻常看,尚论应归得失林",强调其作品并非一般之作,而是富含哲理和对时局的独到见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犀利批判。
翩翩拍舞下瑶阶,知是东君间谍来。
深入粉香人不见,花心摇落却飞回。
无马假犊车,岂必朱丹毂。
驾言暂出游,写忧慰穷独。
寻芳不见花,宿莽埋槲樕。
区区十里间,良友始追逐。
晤语得正人,颇欣富方谷。
书斋大萧条,四面少林麓。
欲作纳凉亭,因兹出求木。
履桥虽云安,攲柱恐颠覆。
临深念垂堂,徒行漫扪腹。
道险能摧轮,畏闻声辘辘。
形骸久衰惫,摇几屡颦蹙。
五方民杂居,濒泽非广谷。
鸡犬或相闻,要知是荒服。
跋涉频问津,引领主人屋。
老稚俱迎门,击鲜馈豚肉。
日暮途修阻,还辕不辞速。
吻燥藉醇醪,糊口资饘粥。
翌日睹新诗,珠玑圆且熟。
可追宝剑篇,高诵素灵哭。
千岁归来化鹤仙,作亭犹是旧山川。
登临迥出红尘外,笑傲仍居碧海边。
坐想三清元不远,回观五浊秖堪怜。
鹏抟九万吾何羡,安用蒙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