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邺城北,遥见古疑冢。
累累七十二,出地若丘埇。
草荒翁仲灭,穴崩鼠狸竦。
筑此竟何为,令人发哀恐。
美人悲西陵,芳心杂怨宠。
游魂化行云,日暮迷真垄。
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
驱马邺城北,遥见古疑冢。
累累七十二,出地若丘埇。
草荒翁仲灭,穴崩鼠狸竦。
筑此竟何为,令人发哀恐。
美人悲西陵,芳心杂怨宠。
游魂化行云,日暮迷真垄。
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
这首诗名为《疑冢》,是明代诗人董钥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驱马邺城北,遥见古疑冢”,诗人驾车前往邺城北面,远远望见那些古老的疑冢。疑冢,即帝王死后为防篡位者挖掘而预先建造的假坟墓。这一句既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主题——对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思考。
接着,“累累七十二,出地若丘埇”描绘了疑冢的数量之多,如同连绵的土丘一般。这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后世的恐惧,也反映了其复杂的心境和深沉的忧虑。
“草荒翁仲灭,穴崩鼠狸竦”进一步描述了疑冢的荒凉景象。翁仲,古代陵墓前的石像生,此处象征着帝王的尊严与威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石像生被野草覆盖,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同时,洞穴崩塌,老鼠和狸猫惊慌逃窜,更增添了荒凉与凄凉的氛围。
“筑此竟何为,令人发哀恐”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疑冢存在的疑问与感慨。为什么古人要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建造疑冢?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权力的极度追求还是对未来的深深恐惧?这一问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到悲哀与恐惧。
接下来,“美人悲西陵,芳心杂怨宠”转而描写了一位美人在西陵(古代帝王陵寝)的哀伤与复杂心情。她或许是对帝王的宠爱与荣华的向往,又或许是对权力斗争中的牺牲与痛苦的无奈与哀叹。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游魂化行云,日暮迷真垄”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元素。美人的灵魂化作了飘荡的白云,在黄昏时分迷失在真正的陵墓之间。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对逝去时光和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最后,“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以铜雀台(曹操的行宫)的消失与漳水的涌动作为结尾,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铜雀台曾是繁华一时的象征,如今却已无迹可寻;而漳水依旧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历史的循环。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综上所述,《疑冢》一诗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对历史、权力、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世界,引人深思。
眉山郁茀眉水清,清淑之气钟群形。
精璆美璞不能擅,散发宇内为豪英。
煌煌苏氏挺三秀,豫章杞梓参青冥。
少年著书即稽古,经纬八极何峥嵘。
未央宫中初射策,落笔游刃挥新硎。
翰林醉翁发奇叹,台阁四座争相惊。
逡巡传玩腾众手,一日纸价增都城。
同时父子擅芳誉,芝兰玉树罗中庭。
风流浩荡播江海,粲若高汉悬明星。
前年闻公适吴会,壶浆跪道人争迎。
浮云流水付幽讨,下视世网鸿毛轻。
野人弱龄不事事,白首丘壑甘忘情。
神仙高标独未识,暂弃萝月人间行。
朝吴暮楚失邂逅,惝恍夜梦还茕茕。
迩来旅食寄梁苑,坐叹白日徒虚盈。
彭门千里不惮远,秋风匹马吾能征。
铃斋吏退属幽款,一看挥麈银河倾。
《访彭门太守苏子瞻学士》【宋·释道潜】眉山郁茀眉水清,清淑之气钟群形。精璆美璞不能擅,散发宇内为豪英。煌煌苏氏挺三秀,豫章杞梓参青冥。少年著书即稽古,经纬八极何峥嵘。未央宫中初射策,落笔游刃挥新硎。翰林醉翁发奇叹,台阁四座争相惊。逡巡传玩腾众手,一日纸价增都城。同时父子擅芳誉,芝兰玉树罗中庭。风流浩荡播江海,粲若高汉悬明星。前年闻公适吴会,壶浆跪道人争迎。浮云流水付幽讨,下视世网鸿毛轻。野人弱龄不事事,白首丘壑甘忘情。神仙高标独未识,暂弃萝月人间行。朝吴暮楚失邂逅,惝恍夜梦还茕茕。迩来旅食寄梁苑,坐叹白日徒虚盈。彭门千里不惮远,秋风匹马吾能征。铃斋吏退属幽款,一看挥麈银河倾。
https://shici.929r.com/shici/fRY29Ucd.html